消费者:奶糖近十种食品添加剂 用来干什么?
近日,食品添加剂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实施,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背后的添加剂问题。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视频和帖子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和热议。
在众多食品中,一个知名品牌的草莓味奶糖引发了消费者的疑惑。消费者纳闷为何一颗奶糖需要用到近十种添加剂。网友纷纷表示震惊,有网友甚至发出疑问:“我们以为喝的是果汁,原来只是喝了一堆添加剂?”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比如Alice,她的女儿喜欢吃零食,但当她看到零食背后的添加剂列表时,感到十分担忧和害怕。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有抗氧化剂、甜味剂、增稠剂等多种类别,这些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和保存性。其中有些添加剂是天然的,如从红苋菜中提取的苋菜红;有些则是人工合成的,但其化学结构与天然成分相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通则》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只要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并且不超量,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有明显影响。也有个别添加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亚硝酸盐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同时消费者也需要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避免因为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专家表示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和控制用量。部分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和甜味剂在少量使用时是安全的。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关注食品背后的添加剂问题,但也不必过分恐慌。只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适量食用,就可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监管和宣传,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谈添加剂色变”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理解,因此加强科普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冰清特别关注了一类物质防腐剂。他解释道,某些化工产品会被假冒为食用产品用于防腐。实际上,部分防腐剂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虽是常用防腐剂,但由于其分子较大,婴幼儿无法代谢,因此在儿童食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
将焦点转向监管问题,冰清指出:“监管不力是问题的核心。”他强调,认为所有含有添加剂的食物都不健康是一种误解。在合适的使用规范下,添加剂对食物的健康影响并不大,甚至有些方面更具营养。比如自己榨的果汁,维生素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氧化消失,而市面上购买的果汁,其中的维生素C是人工添加的,可以保存更久。
冰清和陈裕明都强调,公众应注意的不是是否应该使用添加剂,而是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适当以及监管是否到位。中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标准在国际上已属严格,问题往往出在监管环节,而非标准本身。
专家指出,部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误解和恐惧,其中一个原因是混淆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的界限。诸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不应纳入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讨论范畴。
为减轻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疑虑,应从两方面着手。普及相关知识,降低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慌;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加强监管,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