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研发参照母乳数据
大力推动婴幼儿奶粉研发,展现对国产奶粉的坚定支持。伊利、飞鹤、圣元、贝因美等国内乳制品巨头纷纷响应,积极投入研发,建立母乳数据库,致力于为中国宝宝研发最适应的奶粉。
三元食品公司日前获得千万元拨款,专项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这是北京市科委专门立项的项目,标志着对国产奶粉行业的最强支持。除了三元,其他国产奶粉品牌在配方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奶业产品研发的总体力度仍显不足。乳业专家陈瑜表示,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奶业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相对较小,尤其在配方研发方面,的支持力度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仍显不够。研发设备投资额巨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尽管如此,国内乳企仍在不断努力。飞鹤乳业已经建立了中国母乳数据库,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全球顶级原料供应商的合作,研究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也对母乳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得到了国家“十一五”计划定向资金支持。
资深乳品行业研究员宋亮表示,拨款奶粉研发在国内奶粉企业中是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他建议设计专门适合中国宝宝的婴幼儿奶粉配方,因为中国人的体质与欧美不同,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这需要大量的样本调查和至少5年的临床试验。
在加工工艺方面,我国乳企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全球的乳企设备、检测仪器接轨。国内乳企正在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适应性,以满足中国宝宝的营养需求。
我国对国产奶粉行业的支持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国内乳企正积极响应,通过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适应性。期待未来国内奶粉行业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中国的宝宝提供更优质的奶粉。业内观点质疑:现行通用配方无需颠覆
近日,乳业专家王丁棉针对国内关于母乳研究的热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母乳的构成元素具有普适性,不受血缘、国籍、肤色等因素影响,因此我国再进行母乳研究似乎并无必要,这一举措可能只是劳民伤财。
王丁棉强调,当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婴幼儿奶粉配方,均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推荐标准。在他看来,我们没有必要打破这一已经成熟的配方体系。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希望通过改变配方来打破洋奶粉的市场垄断,并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王丁棉认为,奶粉配方与市场状况应分开考虑。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奶粉的质量保证,而非配方的改变。他建议国产奶粉品牌应专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诚信度,而非仅仅着眼于配方的革新。
谈及资助的婴幼儿奶粉配方研究,王丁棉表示,此类研究更适合由科研团队主导,以便于调动各方面的人力资源。他强调,研究成果应该让所有业内企业共享,而非仅由某个单一企业进行研究。在王丁棉看来,单一企业进行的研究难免带有商业性质,可能产生排他性和利己性的风险。他认为真正的科研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以确保公正和公平。对于国产奶粉品牌而言,与其投入大量资源在配方研究上,不如真正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的透明化,以此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毕竟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配方的变化,更是产品的质量保障和企业信誉的积累。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