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不念旧情,把朵颜三卫狠揍了一顿?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辉煌,而明朝更是如此。尤其是其开国时期,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巅峰。
回溯到明朝的洪武年间,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开国皇帝东荡西杀、励精图治的不懈努力开始,明朝便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国威。那时的海内归心,天下太平,展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明朝前期的疆界辽阔无比,东起朝鲜,西至某地,南包,北距大漠。这一切的辉煌,都是前两代皇帝的英明决策与努力付出的结果。
说到洪武年间,不得不提大将冯胜建立大宁城的事迹。自那时起,明朝开始在大宁及其周边地区实行行政管理。虽然出身贫寒但酷爱读书,对统治术的研究深入透彻。他知道蒙古远离内地,汉人管理起来难度大,于是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让蒙古人来管理蒙古人。设立了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三个卫所。
在明永乐二十年(1422)七月,蒙古的阿鲁台起兵造反。朱棣前去讨伐,班师回朝时路过朵颜三卫掌控的大宁。明军突然对朵颜三卫发动攻击,令人摸不着头脑。原来朵颜三卫在执掌大宁大权后,虽然表面上与蒙古势不两立,但实则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在明朝和蒙古之间寻求平衡。他们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态度让他们两边都得利。
早在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攻打明建文帝时就看中了朵颜三卫的战斗力。他派人接触并表达对他们的器重,还送去了丰厚的礼物。朵颜三卫感受到朱棣的尊重和信任,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在朱棣谋划消灭宁王朱权时,朵颜三卫里应外合,帮助朱棣成功制服了朱权并立下大功。朱棣登基后,明朝进入明成祖时代。
明成祖朱棣不是个过河拆桥的人。他上台后不仅将大宁这块地方赐给了朵颜三卫,还提供了农具、耕牛、种子等支持他们发展农业和当地经济。此外还赏赐了大量绫罗绸缎和金银珠宝作为奖赏以笼络朵颜三卫的心。朱棣深知朵颜三卫的重要性他们是他抵御北方的桥头堡。然而朵颜三卫毕竟力量有限不能与鞑靼、瓦剌蒙古等大部族相抗衡他们只能采取权宜之计虚与周旋两边不得罪。
然而当蒙古封建领主阿鲁台向大明发起进攻时朵颜三卫终究没能抵挡住诱惑暗中派兵进攻大明。大明皇帝朱棣大怒亲自出征阿鲁台被吓得屁滚尿流最终朱棣大获全胜班师回朝。这位皇帝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胆识让人赞叹不已。在出征的旅途中,朱棣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决定要教训一下三卫。当他经过大宁时,向手下人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认为阿鲁台的嚣张气焰正是因为三卫的立场不坚定,与其狼狈为奸所致。是时候给予三卫应有的教训了。
朝廷大军刚刚取得胜利,士气高涨,将领们跃跃欲试,都希望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攻打三卫不在话下,明军兵分两路,向三卫的军队发起攻击。三卫军队在明军的攻势下迅速溃败。但朱棣心存旧情,只是想要给三卫一个教训,并未下令追击。
这场战斗后,三卫输得彻底,不得不有所收敛。朵颜三卫并不长记性,伤疤一好就忘记疼痛。当他们的元气恢复后,又开始不断南下骚扰大明内地。
1428年秋,朱棣亲自前往边境视察。当他到达喜峰口时,再次遭遇兀良哈的侵犯。这一次,朱棣毫不留情,给予他们一顿严厉的打击。到了十五世纪末,东部蒙古逐渐崛起,三卫的处境变得越来越严峻,经常受到他们的欺凌。
几十年后,三卫这个小部落最终无法抵挡强大的敌人,被弱肉强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这段历史,明成祖朱棣在出征回朝途中攻打朵颜三卫,并非出于真正的恶意,而是想要给那些反复无常、骚扰大明的藩属一点教训。他的举动不仅维护了大明的边疆安全,也展现了一位帝王的智谋与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