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涨势趋缓8月全国CPI回归常态
在八月的统计数字中,全国CPI同比涨幅呈现小幅收窄的趋势。国家统计局于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月的CPI同比涨幅为2.4%,相较于七月的数字,回落了0.3个百分点。在经历了五月CPI同比涨幅创下年内新低的小幅波动后,这一数据呈现出回归态势。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食品烟酒类价格涨幅的回落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各类食品中,鸡蛋和蔬菜的价格涨幅尤为引人注目。鸡蛋价格的环比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1.3%,较七月的数据扩大了7.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销售人员在盒马先生超市透露,中秋前的鸡蛋销售旺季已经到来,销售量较平时高出20%。对此,国家统计局的专家分析指出,蛋价的上涨源于蛋鸡存栏量依然处于低位,夏季产蛋率不高,加之学校开学和中秋临近,需求大幅增加。与此蔬菜价格也因为高温和降雨天气的影响而呈现上涨趋势。
猪肉价格虽然仍保持在高位,但涨幅已经开始出现收窄的迹象。猪肉市场的情况引人关注。虽然供给有所改善,但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稳中有涨的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落。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养殖企业生猪在月底出栏,引发了散户的恐慌性抛售,市场猪源供应增加导致的。由于需求疲软,屠宰企业销售不理想,并未提高屠宰量,使得市场猪肉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未来随着生猪产能逐渐释放和市场需求逐渐进入旺季阶段,猪肉市场将迎来一系列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猪肉市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变化态势,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年内CPI涨幅有望继续收窄。随着汛期的结束和中央储备冻猪肉的定时投放,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有望得到满足。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和市场的逐步活跃,猪价在短期内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长期来看,随着供需关系的逐渐平衡和政策的持续引导支持,CPI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的动态调整过程,也体现了在稳定物价方面所做的努力。尽管今年夏粮和早稻喜获丰收,玉米市场的价格走势却仍然呈现出上扬态势。近期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相较于小麦、稻米等主粮,玉米价格涨幅显著。对此,大地期货研发总监周文科分析认为,今年玉米市场需求增长势头强劲,特别是在养殖饲料领域,对玉米和进口大豆的需求异常旺盛,供需缺口的扩大无疑加剧了玉米价格的增长。
不利天气条件也对玉米生产带来了挑战。继台风“巴威”之后,“美莎克”再次袭击东北地区,由于玉米植株高大且自身重量较大,倒伏现象严重。这无疑给玉米市场带来了额外的压力,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华西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周莎指出,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增长,玉米、豆粕等饲用原料的需求也在增长。粮食供给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饲用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在未来2-3年的下行周期中,生猪养殖企业将面临着猪价下跌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这无疑将使他们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
财信宏观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短期内的CPI走势做出了预测。他认为,9月的CPI环比涨幅较8月有望继续收窄。尽管高温和降雨天气对食品供给端造成了一定的扰动,但在高基数下,猪肉下行周期对食品端的下拉作用更为明显。预计在未来数月内,“猪周期”的带动下,CPI将趋于下行。
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各类食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其中,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价格环比上涨6.3%,7种重点监测的水果价格环比下降1.2%,猪肉价格则环比下跌0.4%。与8月相比,蔬菜价格涨幅回落,猪肉价格由涨转跌,鲜果价格环比降幅也有所收窄。这表明南方汛情对食品供给端的扰动正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