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腹部肿块显露
胆囊总管囊肿的典型表现便是右上腹或上腹的明显肿块。在无黄疸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肝囊肿、腹膜后囊肿、肾积水、肾胚胎瘤、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等进行鉴别。
二、深入解读肝部疾病
肝包虫病与胆管扩张症有所不同,患者在畜牧区与狗、羊等动物的接触是重要线索。囊肿会逐渐增大,B超及CT检查均显示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肝外胆总管正常。大多数患者的嗜酸性细胞计数增加。Casoni试验阳性率高达80%~95%,补体结合试验也有80%的阳性率。
三、探索肝囊肿的奥秘
肝脏体积增大,质地硬,有结节感,无触痛是肝囊肿的典型症状。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但有时患者会伴有肾、胰或脾的多囊病变。B超及CT多次检查可明确囊肿位于肝内,肝外胆道正常。
四、腹膜后囊肿的识别
如囊性畸胎瘤、淋巴管瘤等,从症状和体征来看,很难识别无黄疸的胆总管囊扩张。但B超、CT检查可基本区分,行ERCP胆管扩张除外。
五、右侧肾积水的特点
体检时,肾积水与胆管扩张的表现有所不同,但肾积水多偏侧,腰三角区常饱满。借助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或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两者很容易识别。
六、肾母细胞瘤的独特性
肾母细胞瘤的特点为:肿瘤生长迅速,可能伴有高血压或血尿,儿童的一般情况较差。肿瘤实体中等硬度,腹部X线平片可见肿块将肠道推向内侧,有时肿瘤体内有散落的点片钙化点。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变形或挤压损伤,或肾盂仅显示少量造影剂。
七、黄疸显著的症状
以黄疸为突出表现的胆总管囊肿,需与胆道闭锁、胆总管口壶腹周围癌症等相鉴别。胆道闭锁的主要特点为出生1~2周后出现的胆汁瘀伤性黄疸,并迅速加深,无间隙。尿液呈深棕色,粪便呈淡黄色,然后发展为粘土状粪便。皮肤和巩膜黄染明显,病程后期可能出现腹水或门静脉高压。超声检查无胆总管,或只有萎缩胆囊,胆管扩张表现为肝外胆管扩张。
八、胆总管口壶腹周围癌症的识别
患者多为中年以上,病程短是其主要特点。黄疸是进行性加深而非间歇性,全身状况迅速恶化,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大肿块可触及,呈坚硬结节感。CT、B超或MRI可发现胆总管远端壶腹部的实性肿瘤,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则无此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癌变率较高。一旦在扩张胆管内发现肿块阴影,应高度怀疑为癌症。
九、以腹痛为主要症状
当胆总管囊肿以急性右上腹痛或上腹痛为主要症状时,我们需要与胆道蛔虫、急性胆囊炎、急性炎、肠套叠等进行鉴别。每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体征,需要我们仔细鉴别,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胆道蛔虫症与急性炎等疾病的深度解析
胆道蛔虫症,一种独特的疾病,其症状表现独特且易识别。患者常感右上腹或上腹突发顶样疼痛,这种疼痛会缓解甚至恢复正常,令人难以置信。尽管症状严重,但体征却相对轻微,使人倍感困扰。此病多无黄疸,即使有也表现较轻。通过超声检查,可见胆总管内有虫体样回声影,胆总管可能轻度扩张。值得注意的是,胆管扩张症无虫体样回声,其表现为胆总管的囊状或梭状扩张。而ERCP检查则显示胆管扩张和胰胆合流异常在胆道蛔虫症患者中是看不到的。
接下来,我们谈谈急性胆囊炎。此病症在成人中较为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右上腹痛等。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会随着呼吸移动,位置较浅,不像胆总管扩张那样位置深、范围广。其黄疸表现也相对较轻。通过B超检查,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两者。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胆总管不会呈现囊状或梭状扩张。
肠套叠,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常见的阵发性腹痛。腹部可触及椭圆形或长圆形、易移动的肿块,位置主要在右上角。患者可能会有果酱样粪便。通过钡灌肠或空气灌肠检查,可见典型的头部杯口状影。
我们探讨急性炎。此病症在成人中十分常见,腹痛严重,通常位于上腹部中部,并可辐射至左肩,甚至涉及左腰背部。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恶心、呕吐、发烧和腹膜刺激等症状。生化检查显示血尿淀粉酶明显增加。通过B超和CT检查,可以发现肿大,而胆总管则保持正常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病程中约有20%至40%的患者会出现高胰淀粉酶血症,尿液中也可发现淀粉酶升高。部分病例被归类为真性炎,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毛细胆管中的淀粉酶反流入血液,导致所谓的“假性炎”表现,实际上病变较轻。
以上就是对胆道蛔虫症、急性胆囊炎、肠套叠以及急性炎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