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一、MODS的临床特征
MODS与感染、严重缺氧、休克和创伤密切相关。这类患者虽然表现出感染的临床特征,如发热、白细胞增多等,但约有一半的病例缺乏明确的细菌学证据,三分之一的患者甚至在尸检中也无法发现感染灶,这使得临床上区分sepsis和SIRS变得困难。
二、高代谢耗
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高达正常的2至3倍,即使给予营养代谢支持,仍呈现出自噬代谢状态,迅速消耗身体资源。
三、器官功能损害
MODS常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同时性或序贯性损害。原发性的MODS常常与心肺复苏或难治性休克相关,这可能与器官组织的低灌注和再灌注损伤有关。继发性的MODS则是在感染、休克、创伤等第一次打击后,激活炎症细胞,肠屏障功能受损,身体抗炎机制减弱,使得身体处于预激状态,当遭遇第二次打击时,炎症反应失控。
四、缺乏特异性病理变化
MODS的病理学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急性炎症反应,如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水肿等。休克主要表现为缺血损伤,而慢性器官衰竭则表现为组织细胞坏死增生、器官萎缩、纤维化。
五、MODS的逆转可能性
尽管MODS病情危险,但一旦治愈,不会留下慢性病程。其在临床上有其独特的综合征规律,同时也受原发病的影响,体现在各器官衰竭的顺序和程度上。
六、器官损伤数
对于诊断MODS所涉及的器官数量,临床并无统一理解。通常根据肺、心、肾、脑、胃肠道、血液和肝脏7个系统器官进行功能衰竭的诊断。在MODS的发展过程中,肺通常是最早出现衰竭的器官,这可能与肺的解剖学特点、易受各种致病因素打击以及便于观察和监测有关。除此之外,胃肠道在MODS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肠粘膜屏障的损伤可能导致肠细菌移位和门静脉内毒素血症。心血管系统在MODS中主要表现为心功能障碍或衰竭,主要由长期组织缺氧、细菌毒素和各种炎症介质引起。
MODS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临床特征、高代谢耗、器官功能损害、病理变化、逆转可能以及器官损伤数等方面都需要密切关注。对于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理解MODS的特征和规律,是有效治疗的关键。肾脏,作为生命的重要器官,在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常常出现功能障碍或肾衰竭的晚期表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低灌注、免疫介质、抗体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儿童出现尿或无尿、代谢滞留、电解质平衡紊乱等问题。尽管肾功能在危重儿童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肾衰竭使治疗变得复杂,但肾病并不是儿童主要死因,肾衰竭更多地反映了潜在疾病的严重性。
肝脏功能障碍在MODS中的表现亦不容忽视。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的短期升高,同时伴随着碳水化合物代谢、糖原储存、糖异生等方面的障碍。氨基酸脱氨基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转化过程中也会出现障碍。这些肝功能的变化是缺血、缺氧和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对MODS的反应则表现为脑血流量减少和毒性介质对脑组织的侵害。脑损伤可能直接源于缺血,或是间接由毒性介质如伪神经递质、氧自由基或环氧乙酸代谢物引起。儿童患者可能出现体温不稳定、血管张力变化,以及血压和心率的波动,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脑水肿或脑疝。
在血液系统中,严重的传染病伴随抗原-抗体反应、血管炎等可能引发血管内膜异常。这种状况可能导致血凝机制激活和血小板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发急性贫血危象。
MODS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身体的多个系统。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需要全面考虑,综合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