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寒养藏,糖友多做八个“小动作”
冬季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特别是遵循“养肾防寒”的原则。在寒冷的冬季,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一系列中医推荐的动作来保持身体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冬季是一个需要“养藏”的季节,因为寒冷的气候容易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肾防寒”。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范萍为此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的主要特点是阴虚燥热,导致阴阳两虚。专家建议患者在冬季要注意起居,早卧晚起,避免频繁洗澡,并注意保持头暖、背暖、脚暖。在饮食方面,要增苦少咸,温食忌硬,多食用黑色食品。多晒太阳和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范萍介绍了一些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小动作”,包括干洗腿、甩腿、揉腿肚、扭膝、扳脚趾、搓脚、蹬腿和揉纸球等。这些动作可以促进血脉流畅,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保持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冬季是一个需要静心和收藏的季节。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儒家的燕坐、知止,以及佛家的禅定,都是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保养。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季的起居应该注意“早卧晚起,以应冬候”。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养生时,应该注重养肾防寒,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整来保持身体健康。也要注意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保暖,以应对寒冷的气候。通过这些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天。在古老的唐朝,医学大师孙思邈对于冬季养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寒冷的冬日里,人们应避免在清晨严寒时分外出,晚上也不宜太晚归来,以免遭受寒风的侵袭。在他看来,冬季洗澡也不应过于频繁,沐浴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出汗。孙思邈认为,冬季频繁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
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是一种极佳的养生方式。这不仅能活血通络,宣通阳气,更可以安神宁心,促进良好的睡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睡前洗足尤为适宜。他们需避免直接用手和脚在火上烘烤,以防不测。
保暖,是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中医的理论中,冬季寒气凝滞收引,容易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只有肾气旺盛,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要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身体的保暖。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冬保三暖”头暖、背暖、脚暖。头部暴露在外,受寒冷刺激后,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感冒,甚至胃肠不适。背部受凉可通过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还可能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及内脏,引发各种不适。而脚部一旦受寒,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乘虚而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暖尤为重要。范萍特别提醒,这类人群需重点保护脚部。因为血液循环不良和神经的损伤在冬天易引发冻疮。在保暖方式上,应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热宝等过热物品,而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袜子进行脚部保暖。也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对于脚部皮肤破损,更要小心护理,以防化脓性细菌感染。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让我们遵循古人的智慧,注重养生保暖,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