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守土有责”
在充满活力的新一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主持了会议。会议中,张高丽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都得到严格把控。会议审议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
会议的核心焦点在于地方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张高丽指出,地方应“守土有责”,并加快形成全社会共治格局,以取信于民。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新一届国务院食安委成员单位增至20个有关部门,其中包括监察部。监察部的主要职责是问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的责任官员,确保地方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会渎职或监管不力。
值得关注的是,监察部的“加盟”体现了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为了防范地方监管不力,一些地方已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据统计,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公务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在昨日的新一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张高丽再次强调地方对食品安全的“守土有责”原则。他明确指出,各级地方对本地区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对于因地方利益导致的监管漏洞,如环境污染导致的农产品种植污染等问题,中央将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来确保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都得到严格把控。
为了改变过去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九龙不治水,相互扯皮”的局面,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筹各部门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中央热、地方冷”的问题,国务院专门发文部署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工作,确保与中央保持一致。
新一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追究责任等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都得到严格把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在此背后,体现出的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定承担。地方食药监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多个省份已经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挂牌运行,开始履行新的职能。这一变革不仅涉及广西、甘肃等过半省份,还包括北京等地区的16区县。据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透露,目前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在于基层监管力量的薄弱和资源的分散。
新一届国务院食安委已经强调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并特别强调要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倾斜。面对庞大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和基层资源短缺的矛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据统计,全国平均每两名监管人员要负责监管超过200个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而基层执法机构的装备和经费问题尤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食安委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已经要求食安办针对地方食品安全机构改革中遇到的人财物划转难度大、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食安委已经成立了多年,从最初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到现在的国务院委员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从国务院副总理担任主任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极高。
新一届国务院食安委强调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也在不断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在此背景下,各地食药监机构也在积极改革路径,力图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和资源分散的问题。尽管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迎来新的突破和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来,共同为构建食品安全环境而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