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高龄牛靠激素产奶被否认 奶牛一老就被屠
媒体经常报道高龄奶牛依赖激素维持产奶的说法,但中国乳业专家对此予以否认。他们认为即便高龄奶牛还能产奶,但由于其产奶量因衰老而减少,往往无法弥补饲养成本。
在正常情况下,一头奶牛可以活至少25年。但在现代化的奶牛场里,由于种种原因,奶牛通常在较为年轻的5岁到7岁之间就面临淘汰。在这一阶段,它们因为无法持续产出足够数量的牛奶而失去经济价值,最终会被送到屠宰场。
造成奶牛无法长时间保持生产力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奶牛受孕产崽的难度加大,理论上可以多次受孕,但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次数相当有限。在美国,荷尔斯坦因奶牛平均哺乳次数为3次左右。如果不能持续受孕,奶牛就无法继续产奶,从而失去经济价值。
奶牛容易感染乳腺炎。过度挤奶容易导致奶牛乳房发炎,出现红肿、硬块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奶牛在24小时内死亡。乳腺炎不仅影响牛奶的质量,还可能导致奶牛生命的丧失。
第三,奶牛可能出现肢体残废,导致产奶量减少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其产奶量也会因衰老而减少,甚至无法抵消饲养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无法继续产奶的奶牛在牛奶出口大国如新西兰和美国,通常会被屠宰后用作廉价牛肉或肉类加工品的原料,因为它们并非专门的肉牛品种。
印度的奶牛命运却截然不同。在印度教的文化背景下,牛被视为神物,因此在印度的一些邦禁止屠宰牛。即使在允许屠宰牛的邦,也存在广泛争议。在印度街头,经常可以看到高龄奶牛在城市中自由游荡,直至自然死亡。一些的印度教组织还为这些奶牛设立了“老牛院”。
另一方面,现代奶牛场为了最大化产奶量,采取了一系列科技手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多数奶厂开始使用人工授精方法使奶牛受孕,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近年来,一些奶牛还接受了胚胎移植和激素治疗,以增加排卵量和怀上多胞胎的几率。在某些情况下,奶牛场甚至使用激素使一群奶牛怀上多胞胎。在美国,大约17%的奶牛被注射重组牛生长激素(rBST),以提高牛奶产量。然而这种做法在一些国家如欧盟成员国则遭到抵制并禁止进口使用此激素的美国牛奶产品。尽管如此,世卫组织和美国医学会均认定该激素对人体无害。当今世界,联合国的食品规范委员会依然未对重组牛生长激素的人体安全性进行认定。这一态度背后,反映了对于公众健康的高度审慎与尊重。欧盟自2001年1月1日起,已禁止了这种激素的使用,表明了其对民众健康的严格保护态度。不仅如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禁令措施。这种全球性的行动,无疑给那些仍在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的国家带来了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乳制品的贸易格局。
而现代牛奶背后的另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是雌激素的含量。在我们日常饮用的牛奶中,除了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存在其他多种激素,其中雌激素便是引人关注的一种。一些科学研究指出,牛奶中的雌激素与某些癌症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
在现代奶牛场,奶牛一年大约300天都在产奶,这其中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处于怀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奶牛孕期的推进,其奶中的雌激素含量也会逐渐升高。而在传统的畜牧社会中,奶牛一年产奶期只有约5个月,这样的差异显然与现代奶牛养殖方式有关。
这种养殖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了牛奶的口感和品质,更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对此,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关注牛奶来源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和乳制品行业也应更加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公众健康。在此背景下,对于食品安全的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解答这些问题,以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