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煎服务市场混乱不堪
眼下,中药代煎服务在许多医院和药店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解决了许多患者熬制中药的难题。只需花费少许费用或者甚至免费,患者就能获得已经煎煮好的中药药液。这项服务在收费、熬制时间等方面却存在着五花八门的问题,令患者难以选择。
现状:吃中药,半数患者选择医院代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医院代煎中药。特别是在冬季,有超过半数的患者选择代煎服务,而在夏季这一比例甚至可以达到七成。在青岛市海慈医院,中午时分,门诊大厅的代煎中药取药处人头攒动。许多市民因为工作繁忙或对中药熬制技巧把握不准而选择代煎服务。其中一位市民徐淑华表示,选择代煎主要是担心自己掌握不好火候。
医院方面,海慈医院的中药制剂主管刘军介绍,他们的免费中药代煎业务已经开展了三年。去年有约12000人次选择中药代煎服务,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0人次。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医院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代煎业务的顺利进行。
调查:中药代煎服务标准不一
尽管代煎需求火热,但医院和药店在代煎收费、熬制时间等方面的标准却各不相同。有的药店按次收费,有的按药液量收费;有的熬制时间为40分钟,有的则需要两个小时。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流程导致了许多纠纷的发生。有些药店因为前几日发生的纠纷,现在只接受在本店购买药材的顾客进行代煎。
说法:药店代煎药亟待操作标准
青岛市卫生局中医处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药店开展的代煎中药服务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设置明确的收费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多数药店在熬制设备、人员资质、场地等方面存在差距。制定统一的代煎中药操作标准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正确熬制中药呢?海慈医院中药制剂主管刘军给出了建议。市民在熬制中药时,应先用手压实药材,加水至药材面以上2到3厘米处,然后用猛火熬制。开锅后改用温火熬制20到30分钟。根茎类的药物因为质地较重,熬制时间需要更长一些。
随着中药代煎服务的普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和中药的疗效。市民在选择代煎服务时也应保持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医院或药店进行代煎,以确保药效不受损失。在首次熬制药液之后,再次向药罐内注入清水,进行第二次的精心熬制。此时的加水量为首次熬制的三分之二,确保水面高出药面1至1.5厘米。用猛火迅速煮沸,待药液沸腾后,再转用温火慢熬10至15分钟。这样两次熬制出的药液混合后,通常能满足病人一日的需求,且药效显著。
别以色泽深浅评判中药
刘军向我们介绍了中药熬制行业中的一句老话:“药苦勿服”。这里的“苦”,并非指药材的味道,而是指药材在煎制过程中出现的糊锅现象。当中药材与锅底粘连或者锅中冒烟时,即为“糊”了。有些老人心疼药材,见到糊锅便添水,但这样会让药材失去原有的药效。如今,医院多采用蒸汽压力锅来煮中药,极大地避免了糊锅现象的发生。
刘军特别提醒,许多市民习惯以药液的浓淡来判断中药的质量,这也导致了一些关于代煎机构是否偷换药材的疑虑和纠纷。实际上,对于一些治疗常规感冒的中药配方,熬出的药液本身就很清淡;而针对血管、心脏等慢性疾病的中药材,熬出的药液则会呈现出发黑、浓稠的状态。在熬制中药前,市民不妨先向医生了解中药材的特性,避免单纯以药液的浓淡作为评判标准。记住,好的中药并非一定浓黑,而是依据药材本身的特性和熬制工艺而定。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中药的效用,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