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皮肤蝇”感染 虫子从手上肿块爬出
出国旅游,尽享异域风情,本应是一段令人愉悦的经历。对于小李来说,他的非洲之旅却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惊吓。
小李从非洲归来后,左上臂突然出现了一个红色的肿块。他试图用手挤压,竟然从肿块中挤出了一条大约2至3毫米的白色小虫。联想到近期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小李不禁心生恐惧。他辗转多家医院,寻求答案,但始终未能得到确切的诊断。
经过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会诊和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的反复比对资料,终于揭开了谜团。原来,这条小虫是一种名为“皮肤蝇”的寄生虫,国内极为罕见。
回想起自己的遭遇,小李仍然心有余悸。半个月前,他在非洲乌干达旅游时,曾玩过漂流。在玩漂流的过程中,他的手臂上传来一阵疼痛,估计是被什么虫子咬了。因为后续并没有特别的异常感觉,所以小李并没有在意。
回国后,小李的左上臂出现了五毛大小的红色肿块。他试图挤压肿块,竟然挤出了一条虫子。这件事引起了他的重视,他决定寻找真相。他将虫子放在保鲜袋里,甚至还放了一块苹果喂养,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知道这种虫子的专家。经过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英民的仔细检查和诊断,小李得知了这条虫子的身份。王医生根据伤口情况和虫子的特性,初步判断这是虫子咬后留下的产物。为了查明真相,小李带着虫子来到了浙江省疾控中心。经过专家的检查比对,最终确定了这是一种名为皮肤蝇的寄生虫。皮肤蝇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蝇类,喜欢将卵产在蚊子身上。当蚊子叮咬人类时,这些卵就会被传播到人体内寄生繁殖。这种寄生并不代表它们喜欢吃人肉,而是需要人体的组织来生存。对于是否会传播疾病的问题,专家表示不会。因为这种蝇和蚊子在我省并不存在,没有传播疾病的媒介。小李只需要进行清创处理即可。这次经历虽然令人恐惧和困惑但也让小李学到了许多关于寄生虫的知识也提醒大家在旅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个人健康和安全防范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医疗专家和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为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点赞!小李的担忧:体内虫患与非洲旅行的注意事项
小李心中忧虑,是否体内仍有残留的虫子。阮科长为他宽心,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应当不会有更多的虫子。万一有虫子出没,到医院外科做个肿块清除手术即可。
提及非洲,总让人心生向往。小李的经历让许多旅游爱好者心生顾虑,尤其是近期非洲埃博拉病毒的再次爆发,更增加了人们的担忧。到非洲旅游、经商或工作,我们究竟该注意些什么?
王英民主任医师,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曾在非洲马里从事医疗援助工作两年,他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非洲的气温常年居高不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蚊子等昆虫常年滋生。这些昆虫会传播疾病,其中当地最常见的疾病便是疟疾。虽然目前没有预防药物,但治疗该病的药物已经问世。王医生建议,预防虫子传染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穿着长衣长裤,尤其是在树林和草原等环境中,一定要穿上鞋袜。
对于热爱户外旅行、徒步和露营的年轻人,王医生更是强调了自我防范的重要性。他在非洲的两年里,每次出门都套上鞋袜,穿上长裤,以防万一。
王医生还推荐了两款可以随身携带的经典中药季德胜蛇药片和牛黄解毒片。这两种药可以解生物毒,被不明虫子咬伤后,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涂作为紧急处理。
王医生提醒,如果不幸被虫子咬伤,最好先确认咬自己的虫子是什么,这样医生处理起来更有针对性。在天气炎热、蚊蝇繁衍的季节,出门旅游要注意携带防蚊虫药膏,被蚊虫叮咬后要及时紧急处理,以免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