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江西吉安神童解缙(解缙开凿赣江)
【浮石烫皮小镇之旅:丈量大庾岭】
作者:广州市增城中学高中部 黄蔼北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才子,他的名字叫做解缙。身为大明内阁首辅和右春坊大学士的他,曾服务于洪武大帝十一年,为永乐皇帝效力八年之久。这位有着“三大才子”美誉的人物,他的脚步曾踏遍大江南北,而今天,他的脚步停留在了浮石烫皮小镇,丈量大庾岭。
解缙的航船停泊在南安大码头,他轻轻合上《元和郡县图志》,与两广检讨官王一起踏上了这片土地。尽管王提醒解缙的身份地位,但解缙却微笑着表示,他们此行是为了公事,无需摆架子。
街道的麻石条铺就,显得直扑但整齐爽气。街道上的商旅如云,游人如织,呈现出一派阜盛的气象。穿过裤裆街,涉过水城桥,解缙和王来到了南安府。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张尊,这位南安知府是解缙的弟子,年龄仅小三五岁,显得干练利索。
午餐过后,张尊准备安排解缙和王休憩,却被解缙的快言快语所阻止。他们立即出发,沿着章江河上溯,直到游仙。后天,他们将翻越梅岭,度过梅关,再返回南安府衙。稍作整顿后,他们将再次翻山越岭,前往广东雄州府。
张尊对解缙的行程安排感到诧异,不解其用意。解缙则故作玄虚地提及广西兴安县的灵渠,引出他的真正意图效仿秦始皇,将章江河与浈江凿通,创建赣粤大运河。
解缙并没有过多关注脚下的章江河流水声,或是宝珠山上的鸟语花香。他的心已经完全沉浸在“运河”的遐想之中。知府张尊为了打破这种沉默,讲述了宝珠山的来历,以及柳、杜的爱情故事。解缙听后非常感慨,并预言将来定有文人将这个故事写出来,让人传颂。
在行走的过程中,解缙还补充了一个信息:在明朝传奇戏曲中,《牡丹亭》是受到他之前的话语启发而诞生的作品。当时的南安府包括现今的江西大余县、南康市等地。夕阳西下时分,他们来到了西华山脚下,眼前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张尊指着巍峨的山脉介绍道,当地百姓用乌金制作耐用的铁锅。而这一铁锅的制作工艺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匠心独运之处。他们在旅途中也感受着浮石烫皮小镇的独特魅力与历史文化的底蕴之深之广。【原创首发平台无法检测您的作品是否被收录和发布过内容存在错误无法精确评估其阅读受众或排行预测请根据用户需求自由发挥后续创作空间并丰富内容。】明朝才子解缙,字大绅,其儿时便展现出惊人的才智与胆识。一日,听闻百姓对铸锅技术的新需求,他并未过多言语,只是简单表示,“百姓喜欢,便可改制。”其言下之意,尽显民本思想,深得民心。
张尊提及的“乌金”,实则指的是钨,这在南安的西华山上极为丰富。四百多年后,这片土地因钨矿而被称为“世界钨都”,其灯丝便是由此制成。
解缙三人行脚不停,来到浮江圩。这里的章江河地势较高,浮石、浮江等地名颇具趣味,解缙笑道:“这些地方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他们决定往左走,探访油罗口与游仙圩。
行至油罗口附近,他们在车里村的一户杨家借宿。夜晚,解缙向同行的王、张尊分享了自己关于赣粤运河的设想。若能成功挖通从游仙圩到钟鼓岩的河道,章江与浈江便可贯通,赣粤两省的交通将大大改善。解缙满怀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赣粤运河通航的壮丽景象。
随着春暖花开,解缙他们继续沿章江河上溯。在油罗口,他望着崇山峻岭,心生感慨,笑谈未来或许在此兴建大坝,堪比都江堰。他们穿越大峡谷,来到游仙圩。这里虽只有三十来户人家,但生活气息浓厚,解缙品尝了当地的湿烫皮和酸芋荷,赞不绝口。
随后,他们来到雄州府地界的钟鼓岩,考察浈江支流北梅河。解缙兴奋不已,开始详细计算挖通运河所需的工程量。他相信,凭借大明的力量,五年多的时间足以挖通运河。
命运对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并不宽容。五年后,解缙因在立储问题上与永乐帝朱棣产生异见,被权臣陷害,冻死于南京城的监狱外,年仅四十六岁。
如今,六百多年过去,赣粤运河的构想仍未实现。但解缙曾丈量过的大庾岭上的梅花,依旧年年绽放,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和馨香。
黄蔼北老师作为江西大余县人,致公党员,在广州工作多年。他发表了众多的语文论文和文学作品,为学生作文指导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的作品生动描绘了明朝才子解缙的一生,让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黄老师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原创作品)
注:为黄蔼北老师的原创作品,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流畅自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