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森林我来守护
白鹭在红树林之上翩翩起舞,这是海南独特的美景。据百度资料,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常绿灌木和乔木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它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抵抗狂风和巨浪,被誉为海洋卫士。红树林拥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包括鸟类、鱼类、虾类、蟹类等。红树林面临着被损毁的威胁。幸运的是,一群志愿者成立红树林巡护志愿者团队,积极保护这片特殊的生态群落。在三亚,有一群志愿者对红树林的守护故事让人动容。周吉祥是一位大学生志愿者,他与红树林结缘多年。他们不仅清理红树林保护区的垃圾,还进行物种调查和鉴定。一次实地考察中,志愿者们找到了被称为红树林中的大熊猫的红榄李树,并且得到了权威保护名录的认可。他们的努力不仅保护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也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赢得了荣誉。随着海洋保护事业的扩大,蓝丝带发起种植红树林活动,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关注和支持。志愿者们种植的每一棵红树林都是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和贡献。蒲冰梅和王胜林等志愿者们更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守护红树林树苗的种植成活,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宝贵的生态资源。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更加关注红树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这片珍贵的红树林生态群落,为海洋生态贡献一份力量。红树林守护者
一直以来,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在各地受到广泛关注。有一群特别的志愿者们,他们倾注心血,致力于红树林的巡护与调查工作。通过微博公众号这一新兴媒介,他们宣传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
还记得那些年,他们组织同学们利用假期,自费前往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中心湿地,深入考察和巡护。他们细致调查红树林中的生态环境结构,记录栖息的鸟类、鱼类的种类与数量,探索这片红树林湿地中的伴生物种,了解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
许多志愿者,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红树林。三亚市铁炉港是海南红树林的一个重要保护区。这里生长着上百年的红树林,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前来研究。岳书奎教授曾是东北林业大学的防治组主任,也是一位热心的志愿者。他生前多次自费来海南考察红树林,传授红树林知识给大学生志愿者。他对红树林的热爱与关注,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对红树林保护的热情。
周一星女士,这位来自浙江绍兴的清秀女子,从三亚学院毕业后已五年有余,但仍念念不忘曾作为志愿者参加的红树林种植活动。她委托仍在蓝丝带工作的校友张菁华,代她探望那些曾种植的红树林,拍摄照片以解思念之情。
在三亚铁炉港从事湿地开发的陈两安先生,原本计划开发鱼塘,但后来决定在原有湿地种植红树林。他从红树林的砍伐者,转变为保护红树林的志愿者……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再到企业和社会团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红树林的保护行动中。
红树林,这一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特有的森林群落,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自2000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成功遏制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
这些志愿者们的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守护并建设这片“海上森林”。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正是对红树林保护事业最好的宣传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生态资源,让红树林的绿意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