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直播哭诉辛酸事
张庭直播事件回顾与公众态度
一、袁隆平院士逝世当天的直播事件
事件背景:
张庭在袁隆平院士逝世的那天(2021年5月22日)依然选择直播带货,这一行为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尽管她带领团队默哀1分钟以示哀悼,但后续直播中推销喜庆商品(如结婚四件套)的行为被网友批评为“蹭热度”。
哭诉内容:
张庭在直播中情绪崩溃,自述全年无休,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缺乏陪伴子女的时间。她还提到作为公众人物需要隐藏负面情绪,并强调直播时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状态。她抱怨网友不理解她的压力,甚至攻击其子女的外貌。
舆论反应:
多数网友认为张庭在袁老逝世期间“卖惨”的行为不合时宜,尤其是与袁老的贡献和普通人的生存压力相比,这种做法显得尤为不妥。网友们还质疑她住豪宅、身家百亿却“假哭博同情”。部分观点指出,明星贩卖焦虑的行为难以引起公众共情,应当自我消化情绪。
二、2024年12月复出直播事件
事件背景:
张庭夫妇因“传销案”沉寂一年后选择复出,转型售卖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在7小时的直播中,销售额达到了267万元。张庭在直播中再次哭诉“太不容易”。
争议焦点:
网友嘲讽其仅仅7小时便赚取了许多普通人需要数年才能得到的收入,并且质疑其高额的提成。对比其名下拥有的96套房产以及过去涉及传销案的罚款2000万等争议,网友们对张庭的哭诉真实性表示怀疑。由于其过去面膜质量问题导致的信任崩塌,即使转售其他产品也难以挽回口碑。
三 公众态度总结
对明星“卖惨”的反感:
公众普遍认为,高收入群体没有资格抱怨辛苦,因为普通人的努力更值得关注和尊重。尤其是当张庭涉及巨额财富(如17亿买楼、纳税21亿)时,她的哭诉很难引起公众的共情。
信任危机延续:
张庭过去涉及的传销案、虚假宣传等负面事件导致公众对其商业行为持保留态度。尽管直播间人气较高,但销售额与头部主播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复出效果有限。
关键争议点
时间:
核心矛盾:
网友态度:
| 时间点 | 核心矛盾 | 网友态度 |
|-|-|-|
| 2021年5月 | 敏感时期带货与公众情绪 | 指责其蹭热度、缺乏同理心 |
| 2024年12月 | 传销案后复出的公众信任问题 | 嘲讽其“哭穷”,质疑真实性 |
随着张庭多次在关键时刻选择直播带货并引发争议,公众对其的态度逐渐趋于负面和质疑。这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明星行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于真实情感的期待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