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瘫痪儿子上学:幼儿园到高中 母亲背了13年
在磐安中学那庄重而古老的台阶上,韦慧娟背着她的儿子一步步攀登而上。她的背影坚韧而温暖,如同那骄阳下的向日葵,始终向着阳光的方向。
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默默地为瘫痪的儿子付出了13年的辛勤努力。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再到如今磐安最好的高中,她的脚步从未停歇。韦慧娟的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将儿子背进大学校园。
在磐安中学的校园里,有许多人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一位中年女子,弓着身子,双手叉背,在教工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的小坡上稳稳前行。背上,趴着的是她个子有些小的儿子,双脚不自然地垂着。
时光回到2005年,韦慧娟的丈夫被确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最终不堪重负,在2008年离开了他们母子。早自习的间隙,韦慧娟便利用这段时间洗衣服、做家务、买饭,为的就是给儿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位名叫李一行的18岁男孩,是磐安中学高二(12)班的学生。而那位中年女子,便是他深爱的母亲韦慧娟,今年47岁。
在孩子成长的这18年来,韦慧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从最初的怀抱,到后来的背负,她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即便面对儿子的疾病,她依然坚韧不拔,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创造奇迹。
当李一行在2005年出生时,韦慧娟为他取名“一行”,寓意着坚持和毅力。这个名字来源于浙江天台国清寺的一块石碑上的碑文,“一行到此水西流”。这句碑文中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韦慧娟,她希望儿子也能像那位唐朝的天文学家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到底。
命运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孩子出生后不久,韦慧娟便发现他的尾椎骨位置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开始发起高烧,那个小洞也开始往外流脓水。经过杭州儿童医院的诊断,孩子患有瘘管炎并进行了切除手术。但手术后,孩子的大小便开始不正常,让韦慧娟倍感担忧。更糟糕的是,孩子的行走能力也出现了障碍。
在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诊断更是让韦慧娟心灰意冷孩子患上脊髓栓系综合症无法站立行走。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韦慧娟从未放弃。她每天抱着儿子去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一路艰辛走来她始终坚信有朝一日能够将他背进大学的校门。韦慧娟,一个坚韧的女性,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她的生活并不容易,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家人的爱和关怀。自从丈夫在2005年被诊断出患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后,她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她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在丈夫不幸离世后,她独自一人肩负着养育孩子的重任。她的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她的儿子李一行渐渐长大,不仅学习努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韦慧娟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欣慰。在2012年的夏天,李一行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省重点中学磐安中学录取,他的成绩达到了553分的高分。这是母子俩的骄傲时刻,也是韦慧娟付出的回报。这一喜讯让韦慧娟整个夏天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每当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韦慧娟都会感慨万千。但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她的坚韧和毅力让人感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即使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她依然坚定地前行,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奋斗。
如今,李一行已经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而韦慧娟依然是他坚强的后盾。她的付出和努力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韦慧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