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庭医生或实行“三方付费”

生活常识 2025-04-17 16:23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闻解读

在昨日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众多议题成为焦点。其中,家庭医生的费用问题、医疗保险的完善、药价的调整以及基层用药的便利性等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于医疗保险的进一步拓展,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透露,今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额将增加至人均1200元,领先全国。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康复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视。针对当前康复护理床位短缺导致的“压床”现象,韩晓芳表示,今年将建立康复护理保险制度,以破解这一问题。她提到,北京每千人口需达到0.5张康复或护理床位,但目前全市的康复护理床位数量仍显不足。

在医疗价格方面,韩晓芳指出,由于价格长期未调整,目前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不能客观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部分药品、检查、化验环节价格虚高。为此,北京计划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调整,降低虚高的价格,并破除以药补医的现象。

分级诊疗作为今年医改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公众反映的看病难问题。韩晓芳表示,目前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公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为此,北京将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优化医生资源配置、完善基层用药目录、设置更多定点规范药店等,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服务于民。

关于家庭医生的议题,韩晓芳透露,目前正在新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公共卫生的费用由财政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则可通过医保报销;对于一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个人需适当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这样的设计旨在使家庭医生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北京市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及深化医保付费制度变革

在深入推进医疗体系改革的道路上,北京市正积极构建区域医疗中心,以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据韩晓芳透露,今年将有10个区域医疗中心在郊区县陆续建成,总投资达到45.8亿。这一重大举措将极大地改善远郊区县百姓的医疗环境和服务能力。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在逐步调整公立医院特需门诊市场,将更多空间让渡给社会办医。韩晓芳表示,现在公立医院特需比例已经控制在10%以内,未来这一比例不会增加,甚至会进一步降低。

在医保付费制度方面,北京市也将在2015年继续深化改革。韩晓芳介绍,改革的重点将放在解决超支、结余两极分化问题上,目标是建立一个多种付费方式互为补充的复合型医疗保险付费体系。这意味着,未来基层门诊也有可能采用按人头付费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医疗需求和资源分配。

与此北京市也在积极回应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针对雾霾天气是否应分流学生的问题,市教委委员李奕强调,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他表示,市教委已经修订了空气污染应急预案,各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应对措施。由于北京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应急处置不会一刀切。

对于京津冀共建大学新区和首都高校外迁计划的问题,李奕表示,目前北京市没有明确的具体计划。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部署进行细化和进一步研究。

北京市在医疗和教育两大领域的改革步伐坚定而有序。从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到医保付费制度的深化改革,从雾霾天气应急机制的完善到高校发展的协同规划,北京市在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期待未来更多的改革成果能够惠及每一位市民。

相关新闻推荐:北京市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动态及成果展示。

上一篇:外国童话故事有哪些精彩之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