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学生吃营养餐出现不适 食堂和承包方均存违
近日,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中心学校下属的顶拉小学发生了一起令人关注的事件。部分学生食用学校提供的营养餐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这次事件源于营养餐供应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顶拉小学的营养餐由一家餐饮管理中心的总经理肖鹏试运营,但双方尚未签订书面协议,且承包方无法提供合法经营证件,使得双方法律责任不明确,给监管带来了难度。更令人担忧的是,顶拉小学食堂的建设也不符合相关规定,既没有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也未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食堂物资采购把关不严,运营商未建立索证索票制度,无购进验收记录。导致学生们食用营养餐出现身体不适的所有原料均无购货验收记录。其中,大米的合格证及生产日期缺失,食品采购运输过程中也没有储存冷库和运输冷藏车,购进的食材直接堆放于存放室地上。
镇雄县纪委监察局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经对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处分,包括校领导、教育局分管副局长等。目前,云南省教育厅已经联合省疾控中心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农村中小学加强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专家建议吸收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加大相关人员和设备投入,确保营养餐的安全和营养。
实际上,这已经是云南省两月内发生的第三起营养餐卫生安全事件。在此之前,昭通市镇雄县的其他小学和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部分学校也相继发生了类似事件,涉及学生人数众多。这些事件都凸显了加强学校营养餐监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于如何保证营养餐成为“放心餐”,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议。要从源头上保证供给质量,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规范营养餐的制作流程。要完善监管机制,由多方共同参与,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至关重要。
营养餐的卫生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确保营养餐的安全和营养。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如何正确选择和食用营养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得安全、健康、有营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教授袁桂林强调,要确保营养午餐的安全与营养价值,学校的食堂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的完善,还需配备具备专业资质的炊事员或管理人员。而要构建一流的食堂并配备专业人员,必须投入相应的资源和资金。
专家指出,要真正确保每位学生每天三元钱的营养餐补贴能完整传递至学生的餐盘,并非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补贴就能实现。在一些学校,这部分补贴被用于雇佣人员、食品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导致学生实际享受到的餐食价值并未达到每日三元的标准。
为了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利益,确保营养午餐的质量与安全性,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并增加对相关环节的投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国家为学生每人每天拨付的三元钱都能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生的餐桌上,保证营养午餐不仅安全,而且营养丰富。
这不仅是一项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工程,更是国家教育投入的重要体现。我们期待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份营养午餐都能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这一过程不仅需要的投入与监管,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