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新郎娶13岁新娘 云南金平早婚现象普遍
云南金平县者米乡小翁寨村,一场特别的婚礼在鞭炮声中拉开帷幕。主角是两位未成年的孩子,秀秀和小听。他们身着洁白的婚纱和银灰色的西装,在村民的见证下,结成了夫妻。
虽然只有13岁和16岁,但秀秀和小听已经肩负起家庭的责任。初中未毕业,他们便辍学回家,结婚生子。这种现象在云南红河州金平县内并不罕见。对于这样的“早婚现象”,金平县副县长普红芳并没有回避,一直在努力做工作改变。
婚礼当天,凌晨4点,小听便和父亲早早起床,换上特意从县城买来的银灰色西装和酱棕色皮鞋,去新娘家见新娘。一路上,他们遇到了新郎的朋友,一群十五六的小伙子。按照当地的习俗,见新娘之前要被泼水,然后喝8碗白酒,才能见到新娘。
经过一系列的仪式,9点半,打扮好的夫妻俩回到了新娘家,新婚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狭窄的山村街道里挤满的50桌酒席,村民们推杯换盏,喜庆热闹。
婚礼上,害羞的秀秀和新郎小听展现出不同的情感。秀秀满脸羞涩,接过红包时,笑着道谢后便赶紧低下头。而小听则不知所措,望着父母和长辈忙前忙后,自己却无法帮忙。他一会儿在墙角抽烟,一会儿偷偷整理发型。
尽管婚礼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无奈和悲伤。秀秀的奶奶在秀秀离开的那一刻哭了。这位80多岁的傣族老人身着黑色民俗服饰,用衣袖捂住眼角,抽泣得像个孩子。这种情感纠葛在所有的婚礼上都存在,既有高兴也有不舍。
这场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他们面临着未来的挑战和责任,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让我们祝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走向幸福的人生道路。辍学后的生活轨迹:从田间到婚礼的钟声
刁成金,一个朴实的乡村父亲,面对生活的现实和未来的规划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刁成金的眼中,知识够用就好,足够支撑日常读书、写字和算账的需求。如今的生活美满,似乎并不需要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电话铃声响起,传来了秀秀的呼唤。“你回来娶我。”小听远在广东打工,却为了这句温暖的话立刻返乡,筹备婚礼。他们的故事,如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辍学后早早地步入了婚姻殿堂,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小听的家是一座二层小楼,生活在这座楼房中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刚上初一的小听选择了辍学,尽管班主任曾三次家访,讲述读书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他们的决定。父亲刁成金虽然对孩子的选择表示尊重,但内心也难舍对孩子未来可能错失机会的遗憾。“在我们这里,大多数孩子初中就辍学,娶妻生子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
如今寨子里的村民们生活富裕,农活不多,闲暇时间充足。香蕉林与橡树林成为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香蕉的采摘与贩卖基本雇工人完成,每公斤的香蕉最贵可卖到8元。收集橡胶也轻松自在,只需家人上山割一刀,放置小桶,便可回家休息。
小听的辍学之路并不顺利,他曾三次外出打工。“说是打工,其实更像去玩儿。”刁成金谈到二儿子的经历时抿嘴而笑。每次打工的经历都短暂而告终,仿佛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吸引他长久停留。他的工资虽达2800元每月,但从未给家里带回一分钱。相反,三次打工共花费一万多元。在刁成金看来,如今有钱了,就是用来享受生活的。
结婚前的小听,闲在家里时每日从父母那里领取50元零花钱,用于买烟买酒、娱乐消遣。他的生活看似悠闲,但在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找到了一种简单而真实的幸福。在这个乡村的世界里,辍学后的他们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人生旅程,从田间到婚礼的钟声,每一步都是生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