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与预后
一、治疗策略与手段
针对肺气肿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一) 适当使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氨茶碱和β2受体兴奋剂。若存在过敏因素,可适量使用皮质激素。
(二)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等。
(三)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深慢呼气,以增强呼吸肌的活动能力,改善肺功能。
(四) 实施家庭氧疗,每天保证12-15小时的供氧,有助于延长寿命。持续氧疗效果更佳。
(五) 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如气功、太极拳、呼吸练习等。
(六) 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改善环境卫生,避免烟雾、灰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
对于肺气肿的治疗,除了内科治疗外,还有手术治疗的选项。
二、内科治疗手段
包括、减少污染环境、接种流感疫苗等,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如临床症状明显,可用药缓解,如支气管扩张剂、抗胆碱药物等。当怀疑有细菌感染时,需间歇性使用抗生素。还可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风、长期吸氧等治疗。营养支持也很重要,因为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往往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三、手术治疗
对于终末期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差且生存期有限,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有肺脏移植术和肺脏减容术。
四、肺脏移植术
近年来在终末期肺气肿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成功。但手术成本高,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供体等待时间较长,等待死亡率较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需再次进行肺移植。
五、肺脏减容术
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其理论依据是通过减少脏容量来恢复小支气管的开放,减少呼气时的气流梗阻和呼吸困难。手术后观察显示,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持续数年。但早期死亡率较高,因此直到1995年才得到推广。
手术指征与禁忌证:
有一定的手术指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手术。
在人类生命的舞台上,有多种因素与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当我们谈论生存与健康的正相关因素时,一些关键的生理指标和身体状况浮现在我们心头。第一秒用力呼气(FEV1)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呼吸系统的活力与效率。氧气(O2)的供应、气流梗阻后的恢复能力、运动能力、气体扩散能力以及体内的水分量等,都在正面促进我们的生存质量。
生存之路并非坦途。一些负面因素如年龄、FEV1的降低、静息心率的不稳定、动脉二氧化碳张力的异常、肺动脉压力的升高等都在悄悄侵蚀我们的生命之光。明显的呼吸困难、吸烟和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习惯更是加剧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对于那些深受肺气肿困扰的患者,特定的生理指标与长期生存的关联更加紧密。当FEV1低于预计值的30%时,一年的生存率和五年的生存率分别降至90%和40%,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那些需要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尽管住院期间的生存率达到80%,但长期预后仍充满不确定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超过65岁的患者,他们的生命之旅更加艰难。这一年龄段的肺气肿患者,一年的生存率仅为41%,令人深感忧虑。肺减容手术为肺气肿患者带来一线生机。通过解决胸部固定性与气肿肺持续膨胀的矛盾,改善通风与血流的不匹配问题,肺减容手术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状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肺减容手术并未触及肺气肿的根本原因,肺气肿的自然病程仍将持续。
生命的旅程充满未知与变数,但了解这些与生存相关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更长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