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近视的脉络膜萎缩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丧失、矫正视力差、视力变形和飞蚊等。患有变性近视的患者眼球体积增大,角膜正常凸起,前房深邃,瞳孔扩张,光反应迟缓。玻璃体会出现变性和液化浊度。眼底病变表现为弥漫性和局限性萎缩。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变矫正视力较好,而局限性病变如斑块病变,矫正视力通常低于0.5。
在眼底病变中,弥漫性病变是最主要的类型。其中脉络膜弥漫性萎缩是一种常见病变,其特征是脉络膜基质色素减少,眼底颜色偏浅,脉络膜血管清晰可见,呈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血管间隙扩大,血管数量减少。这种萎缩变化主要发生在眼球后极,尤其是黄斑和视盘颞侧。近视弧也是眼底的一个常见变化,弧宽一般不超过一个视盘直径。
漆裂样纹是变性近视眼底后的另一种常见变化。这种黄色、白色或网状条纹,类似于漆器上的裂纹,边界不清晰,呈锯齿状。漆裂样纹可能是Bruch膜破裂和色素上皮萎缩所致。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力学异常、眼轴延长、眼压升高、眼内层变形等因素有关。虽然漆裂样纹很少直接损害功能,但它可能导致视力变形和相对侧中心的暗点。当漆裂样纹破裂时,可能导致视网膜下新血管形成,引发黄斑出血和进一步的视力受损。
除了弥漫性病变,局限性病变也构成眼底病变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近视弧和视盘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近视弧可能是先天性的,在变性近视后由于眼球后极的突出而形成。后巩膜葡萄肿则是在变性近视后部显著增加时,极端产生局限性巩膜膨胀形成葡萄肿胀。
变性近视的眼底病变复杂多样,包括弥漫性和局限性萎缩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矫正视力差、视力变形等。虽然一些病变如漆裂样纹可能不直接损害功能,但它们仍然是视力进一步受损的先兆。对于患有变性近视的患者,定期的眼科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病变,保护视力健康。在深入探讨近视眼的黄斑病变之前,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个特别的病例黄斑出血Fuchs斑。在变性近视眼的黄斑区域,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一种特殊的黑斑。这种黑斑,最初由Foster所描述,其实是一系列病变的综合体现:黄斑区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萎缩、黄白色斑以及圆形或椭圆形的色素斑,也就是Fuchs斑。其大小介于1/3~3/4PD之间,稍微隆起,中心通常为棕黑色或棕灰色。这种黑斑的出现,常常伴随着出血和其他变性近视的变化。有时,Fuchs斑点会扩大,形状变得不规则。据Gass的理论,Bruch的膜裂为黄斑区提供了视网膜下新血管生长的条件,这可能导致黄斑盘状脱离,最终形成所谓的疤痕机化和色素增生,这就是我们所见的Fuchs斑。
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发现眼底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变性近视的微循环存在明显的障碍。在正常的眼底黄斑区,拱环状排列的中间位置存在0.5mm的毛细血管拱环缺损。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和RPE的萎缩,使得黄斑区的毛细血管拱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这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当我们用检眼镜观察黄斑时,可以看到直径约为1/的圆形红斑,周围视网膜有时会呈现灰色。在裂纹灯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到病变的特征。如果是囊样变性,光切面会显示出一个薄的前囊壁切线;如果是裂纹孔,则该线会中断,裂纹孔的外壁切线与周围的视网膜切线错位。
除了黄斑区域的病变,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也会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这些病变包括弥漫性或带状脉络膜退行性病变、视网膜囊样变性等。在这些病变中,色素变性和铺路石样变性是两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增多的色素呈点状或斑状,可能与玻璃体牵引、色素上皮细胞的异常生化刺激有关。铺路石样变性则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的萎缩灶,白色小原形或椭圆形的边界清晰可见,有时会伴有块状色素斑。
近视眼引发的黄斑病变和周边视网膜退行性变是复杂且多样的。这些病变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对这类病症的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近视眼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