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活常识 2025-03-30 10:33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假膜性肠炎的成因与发病机制

假膜性肠炎是由特定的菌群产生的毒素引发的。其中,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是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这种细菌是正常人体肠道中的常驻细菌,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它可能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

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包括毒素A和毒素B,它们具有破坏性的特性。毒素A刺激粘膜上皮细胞分泌水和电解质,导致大量流失;而毒素B则引发局部变态反应,导致肠粘膜变性、坏死,形成假膜。这些毒素具有抗原性,并能与相应的抗体产生反应。除此之外,梭状芽孢杆菌还产生其他两种毒素,包括运动影响因子和热敏感毒素。

除了梭状芽孢杆菌,凝固酶阳性溶血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假膜性肠炎的一个可能病因。当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时,这种细菌可能产生大量的外部毒素,导致假膜肠炎的发生。也有人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只是假膜性肠炎的一种伴随菌,并非主要的致病因素。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大量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基本恒定。这些细菌有助于人体抵抗感染。一旦某些因素导致这个系统的生态平衡失衡,例如使用抗生素,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抗生素中最容易导致菌群失衡的是氨萘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关于发病机制,肠道内的细菌主要来源于口腔。大部分从外界进入消化道的细菌在胃酸中被杀死,仅有少数幸存并进入回肠的上段。这些幸存的细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当肠道内容物进入大肠后,细菌在缺氧环境中呈中性或弱碱性,主要为厌氧机会菌群。在正常人的肠道中,特殊的厌氧菌占据主导地位,兼性需氧菌仅占1%。

人体肠道内,拥有一个繁衍生息的正常菌群。这些菌群在肠道内定期分布,繁殖时排出体外,伴随人的一生。我国健康人的粪便菌群研究与国外报道的菌群状况相似,揭示肠道菌群主要由厌氧菌构成。其中,九种常见细菌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类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等位居前列。这些细菌的分裂周期在6至48小时之间。

除了胃酸在维护空肠内菌数的重要角色外,胃和空肠黏膜还具备与pH无关的抑制特性。在胃酸缺乏或胃部分切除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需氧和厌氧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最近的研究显示,大肠杆菌和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开始出现在小肠中,链球菌、乳酸杆菌和真菌的数量也有所上升。

正常菌群不仅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还参与胆固醇、类固醇、脂肪、蛋白质、类脂肪、氨基酸和某些药物的代谢。这些菌群通过一系列机制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包括H2O2、细菌毒素、占位保护、有机酸的作用以及争取营养等。它们产生各种抗原物质,刺激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保持活跃,防止各种感染。

肠道菌群的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肠道蠕动、消化道pH、酶、粘液、抗体分泌、食物、药物、气候、年龄变化等。正常的肠蠕动是防止细菌在小肠中过度生长的主要机制。胃酸是杀死小肠细菌的最后一关,一旦胃酸减少,小肠中的需氧和厌氧细菌数量就会显著增加。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细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生态平衡。这些细菌利用自身和引发的抗体来抵抗致病菌的入侵。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肠道细菌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一些非致病的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被大量杀死,而一些抗药性较强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开始分泌外部毒素,引起肠道损伤。

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必须具备肠道菌群紊乱、内源性或外源性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和易感的身体条件。梭状芽孢杆菌是婴儿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引发疾病。

病人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受到破坏,导致正常菌群的紊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虽也被大量消灭,但在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减少的情况下仍可能大量繁殖。其他疾病如胃切除术、运动功能障碍等也可能改变肠道环境,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和假膜性肠炎的发生。

从病理学角度看,假膜性肠炎在组织学上具有特殊的层状病理变化,没有血管炎的表现。在病变的早期阶段,病变和病变之间保留有正常的黏膜组织。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需要我们好好呵护。通过深入了解其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肠道健康。这段描述的是一种特殊的肠道炎症,其中粘膜经历了严重的坏死过程。受损的肠道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炎症细胞碎片、粘蛋白和纤维素,宛如被一层假膜所包裹。这种假膜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以及死亡的细胞。它的质地脆弱,容易与粘膜分离,并在肠液和粪便中漂浮排出。

随着假膜的脱落,粘膜下层暴露出来,进一步形成溃疡。这些溃疡伴随着肠壁的充血、水肿和增厚,甚至可能出现坏死和穿孔。显微镜下观察,病变部位的粘膜充血,粘液腺管扩张,含有大量厚粘液。这些粘液在排出后,参与了假膜的组成。病变的肠道绒毛和粘膜顶部会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消失。

根据病变的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类别:

1. 轻度病变:最初的损伤以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为主,形成局部的焦性坏死。

2. 中度病变:粘膜腺体受损,形成假膜。急性炎性细胞的损伤和腺体中的粘蛋白都被假膜所覆盖。固有层中有大量的核细胞浸润,伴随火山口样的隆起坏死病变。

3. 重度病变:粘膜完全破坏,深入固有层深层,整个粘膜表面被厚而融合的假膜所覆盖。

这种肠道炎症的影响大约60%发生在小肠,15%发生在大肠,另外25%则同时影响大小肠。病理变化主要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炎症可能会扩展到更广泛的肠段,甚至导致大面积的坏死。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容忽视,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上一篇:膝关节如何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