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胎儿脑积水
体针疗法:深入探索与实践
一、穴位选取
(一)主穴
百会透四神聪,三焦俞透肾俞,三阴交透复滑。这是体针疗法的基础穴位,每次治疗均会选取。
(二)配穴
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进行分型选择。
1. 肾阳虚型:主要症状为头部较大,颅缝开裂,前囟饱满,无呕吐和日落现象,肢体活动正常。对此类型,只需选取主穴进行治疗。
2. 脾肾阳虚型:除了上述肾阳虚型的症状外,还有腹胀大便松弛,神疲纳可等症状。此时需加大椎、足三里等穴位。
3. 脾肾阴虚型:症状较为严重,包括头面部症状如面色苍白、头额青筋暴露等,以及肢体症状如呕吐惊厥等。对于这种类型,需要加大椎、风池、风府等多个穴位。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评价
经过体针疗法治疗,疗效标准分为恢复、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共治疗76例,其中44例恢复,13例有效,19例无效,总效率为75%。肾阳虚型疗效最佳,脾肾阴虚型疗效最差。
综合法
一、穴位选取
主穴分为两组,每组包含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将根据不同的需要酌情加减。
二、治疗方法
每次选取一组穴位进行治疗。早期主要采用点刺或短期刺激,适应后四肢穴可留针20-30分钟。每次针灸前,使用皮肤针在夹脊穴处轻敲至皮肤发红。对于特定症状如尿少、囟门不缩小、肢体寒冷等,还需要采用特定的艾灸方法配合中药外敷。每天针灸一次,每疗程30-50次,间隔10天。并在儿童头部外敷中药以增强效果。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69例,有效51例(占73%),无效18例(占26%)。其中交通脑积水和阻塞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长期随访显示,交通脑积水的长期疗效优于阻塞性脑积水。
此篇体针疗法的文章以深入、生动的方式阐述了穴位选取、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体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