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次回应“眼保健操无用论”

近日,网络上关于眼保健操的争议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提出质疑,称眼保健操已经推行了49年,但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却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升至世界第二。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昨日作出回应。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眼保健操在中国被强制推行,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关于其效果的争议一直存在。有网友认为眼保健操无效,甚至会导致青少年出现眼部感染等问题。也有许多网友持不同看法,认为眼保健操对于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有着积极作用。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重视,并指出眼保健操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方面是有用的。对于眼保健操是否能有效控制近视、避免眼部感染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需要专家进一步解释。

眼科专家们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认为,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穴位,能够缓解睫状肌疲劳,放松眼部肌肉,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对于短期内视力的恢复和眼疲劳的缓解有一定作用。但也有专家指出,眼保健操的效果一直缺乏医学证据的支持。

对于引发眼部感染和发炎的说法,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专家表示,新版的眼保健操已经取消了可能导致感染的动作,因此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参与过眼保健操制定的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防盲办主任胡爱莲表示,眼保健操的定位是“保健操”,而不是“治疗操”。她认为,眼保健操能够缓解视疲劳,但其效果有限,不能仅靠它来阻止近视。造成近视的原因很多,需要综合防控。

总体而言,关于眼保健操的争议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证实其效果。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提倡眼保健操,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青少年们了解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周行涛教授明确指出,眼保健操的创立是基于传统医学模式,旨在推广爱眼护眼理念,让眼睛得到放松和保护。对于近视率的增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眼保健操的“无用论”。实际上,眼保健操的功能受到质疑,反映了社会对于青少年近视问题的焦虑,以及当前缺乏有效防治方法的现状。

北京市卫生局去年开展了一项关于《2008新版眼保健操》实施状况及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执行眼保健操时的穴位寻找正确率和力度掌握还有待提高。对此,专家建议青少年应增加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

值得一提的是,眼保健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刘世铭自创,经过眼科专家的简化和改进,成为现今广为人知的眼保健操。许多网友认为眼保健操效果不佳,原因在于许多学生操作不规范,穴位找得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邢丽阳为眼保健操的穴位做了详细的解说。

第一节揉天应穴,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接触左右眉头下面的上眶角处,轻揉即可;第二节挤按睛明穴,用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再向上挤;第三节按揉四白穴时,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鼻翼两侧,然后按下中指在面颊中央进行按揉;第四节按太阳穴并轮刮眼眶,用大拇指按住太阳穴,用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每个穴位的准确位置也一一得到了解释。

通过邢丽阳的详细解说,我们可以明白,眼保健操的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穴位对应,准确找到穴位并正确使用力度,才能充分发挥眼保健操的作用。我们不应否定眼保健操在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应该积极推广正确的操作方法,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进行眼保健操,从而达到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目的。

上一篇:最爱日本电视剧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