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虚高农家乐跟风进场民宿急功近利虚火
随着京郊民宿的兴起,一种独特的奢侈生活模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渴望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于是,乡村小院成了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养花、养菜、养鸡、养鸭,甚至养一只清澈的小鹿,都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精神寄托。这样的场景,不论是在周末还是假期,都成为了许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随着民宿市场的火爆,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双节假期期间,不少市民反映民宿价格飞涨,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农家院为了赚钱,简单翻修后就加入民宿市场。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禁开始质疑,这种虚火旺盛的民宿市场能否持续发展?
报价高于星级酒店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网红民宿或是知名度较高的民宿,在假期期间价格都有显著上涨。一间双人房一晚的价格就能达到2000元左右,而一些带有多个卧室的院子更是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这种价格定位让许多市民感到难以接受。
对于民宿主来说,每个民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他们希望寻找懂得欣赏他们院子的客人。一位民宿主告诉记者,他定价的目的是选择客人,而不是用低价策略吸引客人。这种定价策略是否合理?专家指出,大多数民宿的定价并不是基于其能提供的服务,而是为了快速收回成本。一些民宿为了迅速盈利,不惜高价投入装修,但却忽视了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一些农家院和民俗户也看到了民宿市场的赚钱效应,纷纷进行翻修改造,加入民宿市场。他们往往只注重表面的装修,而忽视了服务和管理的提升。这种“翻牌”民宿虽然外表看似豪华,但实则缺乏特色和品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良的住宿体验。
盲目跟风,民宿投资或血本无归
业内专家发出警告:随着民宿市场的火热,不少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进场,缺乏长远的文化内涵导入和持续运营能力,可能会面临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
不少挂着民宿牌子的项目,其环境设施虽精雕细琢,却缺乏文化体验内容。长期来看,消费者不会仅仅为住宿功能支付高价。早期的京郊民俗户在文化内涵上更接近真正的民宿,但随着酒店产品装修周期的迭代,个体经营业态在维修基金上的短缺,导致许多经营难以为继。
文化体验,打造优质民宿的关键
在民宿行业,有“京郊民宿看怀柔,怀柔民宿看渤海”的说法。怀柔渤海镇现有民宿品牌众多,发展水平各异。成功的民宿往往重视文化体验。比如一家位于响水湖景区的山居,由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创办,客人在此可以参与茶艺、插花、书法、国画等活动。作家本人也常居于此,与客人分享生活方式。
手工扎染的帷幔、门帘、坐垫套,手工制作的玩具、布偶,还有手工现场制作的精美糕点等,都能为民宿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在怀柔渤海镇的一位民宿主人程欣,因个人爱好在村里租了一个院子,并制作手工、糕点。她的扎染布包装的手工月饼在双节期间非常受欢迎,周围的民宿也纷纷购买作为伴手礼。
民宿展示的是主人文化
渤海镇副镇长、主管旅游工作的秦红霞表示,民宿应该有文化体验,无法要求每个民宿主都有这样的意识,但可以在镇域范围内布局这样的业态,为民宿注入文化体验,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真正的民宿不仅仅是吃住,更重要的是展示主人文化,让客人分享、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民宿产业化面临挑战
虽然民宿能盘活农村闲置民宅、带来农民资产性收入、解决就业问题等,但专家表示,要想健康发展并形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京郊民宿目前大多单打独斗,难以和星级酒店规范化管理相比。统一布草清洗、食材采购等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引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尽早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