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是怎么引起的

抗原与肾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免疫介导性肾病,这一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和复杂的过程。抗原必须位于肾脏,刺激局部免疫炎症反应。肾性抗原是肾脏的固有成分,而非肾性抗原则需要在肾脏中沉积才能引发免疫反应。这些抗原成为抗体结合的目标,形成免疫复合物,进入肾脏循环。

根据生物和化学特性,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内有特定定位,如肾小球膜、肾小球基底膜(GBM)等。不同类型的抗原,如IgA、细菌抗原和IgG等,根据其分子大小,形成的复合物会有不同的定位倾向。

一旦定位,这些抗原和免疫复合物就会引发持续的免疫炎症性肾损伤。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定位决定了组织病理损伤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免疫反应类型及其在肾脏中的表现:

1. 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是由变应原敏感T细胞与特定变应原接触后释放促变应性白介素(IL-4、IL-5)引起的。Ig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被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蛋白和趋化因子,引起血管痉挛、前列腺素合成等一系列反应。在几种肾脏炎症性疾病中,可能存在IgE沉积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例如,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病的部分发病机制就是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2. 细胞毒性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ood-pasture综合征)是这种肾病的典型代表。肾损伤是由针对GBM中Ⅳ型胶原的特异性抗体线性沉积引起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复合物(MAC),直接损伤组织并吸引其他炎症细胞参与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和反应性氧物质进一步造成组织损伤,直接损伤和穿透GBM。

3.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免疫性肾病:Wegener肾小球肾炎等血管炎性肾病与此有关。虽然ANCA相关的肾脏病属于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范畴,但其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ANCA与中性粒细胞浆抗原的相互作用可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引发多种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别容易受到损害。ANCA与蛋白酶3或髓过氧化物酶的复合物可能沿着GBM与内皮结合,引发ANCA介导的肾损伤。

关于特发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病的探讨

我们探讨的肾病类型包括特发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不累及呼吸道)、镜下多动脉炎等。这些病症涉及到复杂的免疫机制和炎症反应。ANCA激活中性粒细胞也可能是其病因之一。

这些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一个核心环节。在动物模型中,肠外产生的异种蛋白质刺激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在肾脏中种植或沉积在循环系统中。种植的抗原吸引循环中的抗体,形成局部免疫复合物。随着抗体的增加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这些复合物可能在网状内皮细胞的帮助下被清除或定位在系膜或毛细血管壁上。除了大型免疫复合物容易被网状内皮器官(如肝脏、和淋巴系统)去除外,肾脏的沉积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一现象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抗原作用有关,例如狼疮肾炎中的内源性白和DNA抗DNA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中的链球菌细胞壁抗原等。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多种机制种植免疫复合物,一些抗原对抗GBM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这些种植的抗原可能是通过循环到肾组织的天然抗原或病毒。除了抗原的类型和来源,诸如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免疫复合物的大小、抗原和抗体的形状和比例等因素也影响定位。补体的激活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发病机制之一,它能刺激各种免疫现象,包括吸引中性粒细胞和释放溶酶体等。

在肾移植的情境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重要的一环。单卵双胞胎之间的肾移植由于宿主抗原相同,通常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几乎所有非单卵双生的移植都会触发免疫,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移植肾细胞HLA会释放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IL-,并激活辅助T细胞,进而引发攻击移植肾上的外来抗原的细胞毒性T细胞。如果宿主被移植肾上的抗原预先致敏,可能会激发超急排异反应。补体直接介导的肾病也值得关注,其特征在于肾小体内细胞成分增生和毛细血壁增厚。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HIV感染也可能伴有进行性肾病。其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包括IgM与C3的局灶性沉积以及更广泛的整个肾小球塌陷等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HIV感染患者都有静脉史。尽管某些人群(如男性、城市和静脉药物黑人)可能出现蛋白尿症状,但其他人群(如血清阳性同性恋患者)的肾病进展可能较为缓慢。HIV导致的肾病可能与病毒直接攻击或病毒颗粒作为种植抗原有关。这些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涉及多个因素和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更多深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以期揭示更多关于这些疾病的奥秘和治疗策略。HIV免疫复合物在患者肾脏中的积聚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其中,循环中的细菌、病毒或相关肿瘤是其背后的潜在推手。过度的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也被认为是导致肾脏积累HIV的重要原因,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HIV已报道与肾脏感染密切相关。

深入探索这一复杂现象,我们发现这与人体内部的自身蛋白处理过程受损有关。特别是先天性补体成分缺乏症,这是一种与部分罕见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紧密相关的病症。在已有的病例报道中,一种因素的缺乏患者的SLE肾皮质坏死,更是引发了一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对于这种病症的发病机制,我们尚未完全清楚。免疫系统的紊乱、过度活跃或缺乏可能是导致其易感的重要因素。就像一把双刃剑,免疫系统需要在适中的状态下运作,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身体。当免疫系统失衡时,身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肾脏,可能会遭受攻击,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深入理解这一复杂病症的发病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也希望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认识,共同为健康防线筑起坚实的屏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对人类健康事业巨大的推动。

上一篇: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