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疾病进程可能隐匿也可能突发。其影响范围可从单一器官局部受累到多系统全面受损。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年轻患者往往病情更为严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通常会有所减轻。
在骨骼系统方面,LCH主要影响扁骨,也可能涉及长骨。病变可能是孤立的或多发的,可能与其他器官同时受累。骨骼病变大多无症状,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眼眶病变是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可导致单侧或双侧突眼。当病变涉及颅骨时,可能出现硬结性肿块,局部波动,甚至头皮凹陷。椎弓根或椎体受累时,可能出现肢体疼痛、麻木、虚弱等症状。
皮肤和软组织损伤也是LCH的常见表现。尤其是婴儿,可能出现湿疹、丘疹或结节等类似脂溢性皮炎的皮肤损伤。皮肤损伤部位多出现在皱纹和头皮发际线处。肝、脾、淋巴结的肿大在LCH中较为常见,肿大程度不一,多为轻至中度。肺部的病变在儿童期更为常见,可能表现为干咳、胸痛、呼吸急促等。
LCH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基于临床、X射线和病理检查结果。病变中有组织细胞浸润的普通病理检查结果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诊断的可靠性,有利于与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增生进行识别,并统一国际诊断标准,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朗格汉斯细胞的特殊免疫表和超微结构在组织学检查中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上,LCH分为莱特勒-西韦病()、汉-许-克病(HSCD)和骨嗜酸性肉芽肿(EGB)三种类型。莱特勒-西韦病常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包括皮疹、发烧、咳嗽等。汉-许-克病常见头部肿瘤、发热、突眼等。骨嗜酸性肉芽肿则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骨损伤,可能伴有神经症状和疼痛。
除此之外,《实用儿科学》还提出了中间型、单器官型和难分类三种额外的类型。中间型是指介于莱特勒-西韦病和汉-许-克病之间的过渡类型。单器官型指的是病变单独侵犯一个器官的情况。难分类则指的是那些难以归入上述类别的患者。
Lavin和Osband在1987年提出的分级方法强调了年龄、受累器官数量和功能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这种分级方法不仅简化了繁琐的传统分类,降低了诊断难度,而且使得治疗可以与预后直接相关。根据这种分级方法,医生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细胞协会的国际组织(Histolocyte Society)对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分型
自细胞协会的国际组织在1983年开始对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其制定了国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系统疾病和多系统疾病两大类型。这一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病症的多样性,也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单系统疾病
单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部位型和多部位型。
1. 单部位型:这种类型的LCH表现为单一的病变部位,如单一的骨骼损害、孤立的皮肤病变或仅涉及一个淋巴结。
2. 多部位型:与单部位型相反,多部位型的LCH会在多个部位出现病变,如多个骨骼部位受损或多部位淋巴结受累。
二、多系统疾病
多系统疾病则是指多个器官同时受到LCH的影响。这种类型通常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更为全面和积极的治疗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报道称,单系统疾病中的多部位型和多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被统称为弥散型LCH。对于这类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更为强烈、针对性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对LCH的准确分类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细胞协会的国际组织通过其深入研究和分类,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也帮助患者获得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