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五大并发症如何治疗

传染性休克,一种威胁生命的循环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对于这种疾病,及时的发现和正确的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我们来探讨其可能引发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休克患者的肺血管阻力增大,运动和静脉短路开放,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灌溉流量减少,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这不仅会触发大量渗出,还会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肺顺应性。过量的输液、高浓度的氧吸入以及DIC等都可能促发RDS。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节奏紊乱、发绀等,即使吸氧也无法缓解。对此,治疗护理的要点在于早期解痉,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加强呼吸道护理,使用辅助机械通风,合理使用氧气,并关注微孔过滤器的使用。还需要注意输液量,早期应用莨菪硷类药物及血管扩张剂,使用清蛋白和利尿剂,以及谨慎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我们不得不关注脑水肿的问题。由于脑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细胞的缺氧肿胀,导致脑循环障碍,加之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引起的钠泵功能障碍,都可能引发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或反复抽搐等。治疗的关键在于脱水疗法,使用甘露醇和呋塞米等药物,同时控制惊厥以改善脑缺血。还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保持液体负平衡。

随着休克的进一步发展,心功能障碍可能随之而来。动脉压下降、冠状血管流量不足、缺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心肌抑制因子都会影响心肌功能。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加、第一心音低、心律失常等。对此,需要减轻心脏负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安静的环境,确保充足的休息。可以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来增强心肌功能,减轻心脏后负荷和合理利尿来限制钠盐的摄入。

我们还需要关注肾功能衰竭的问题。在休克早期,身体因压力产生儿茶酚胺,导致肾皮质血管痉挛,从而产生功能性少尿。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肾功能问题。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氮质血症等。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护肾功能,控制液体入量和使用利尿剂来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毒素。还需要关注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调整。

传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提高治愈率。在持续的缺血影响下,肾小管经受缺血缺氧的严峻考验,继而可能出现坏死,伴随间质水肿,这一系列反应最终可能导致无尿的产生,进而演变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出现尿少或无尿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显示尿液比例固定或持续处于1.010左右,常规尿检可能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以及各类管状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氮血症也是肾衰竭的典型表现。

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与护理,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抗休克,这是治疗的基础。

及时使用利尿剂,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器质性肾衰竭。

然后,需要准确记录24小时进出液量和每小时尿量,以指导用药,明确病变性质,是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还是器质性肾功能衰竭,并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对于前者应补充液体,后者则应限制液体量(前一天尿量+吐泄量+500~700ml)。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应停用升压药物和肾毒性抗生素。若必须使用肾毒性抗生素时,应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隙。高钾血症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致命因素,因此血钾和心电图应严格监测,一旦发现高钾血症,应立即处理。轻度高钾血症可采用高糖和胰岛素治疗或钙剂对抗钾离子对心肌的抑制作用;当血钾达到6~7mmol/L时,应进行腹腔透析或血液透析。

在休克期间,由于毛细血管血流缓慢、血细胞聚集增加、血液酸化以及病原体、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和组织损伤释放的冷凝物质DIC的影响,可能出现弥漫性血管凝血(DIC)。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休克、广泛出血、栓塞、溶血等。

对于DIC的治疗与护理,一旦确诊,应在抗休克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肝素抗凝治疗。使用肝素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试管凝血时间超过30分钟或出血增加,应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必要时可使用等量的鱼精蛋白静注。DIC的皮肤护理也非常重要,包括坏死组织切除、伤口保护、外用抗生素,以及适当使用镇静剂和心理安慰。在纤溶亢进期,应输入新鲜血液并使用抗纤溶药物治疗。

这一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都需要极其谨慎和精细的操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上一篇: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