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损伤威胁生命 应紧急抢救
对于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无论其为何种类型的穿孔破裂,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十二指肠壁血肿,如果经过2至3周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十二指肠梗阻症状无法缓解,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延误手术时间可能会显著增加死亡率。
一般处理措施对于可疑的十二指肠损伤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
2. 通过静脉进行补液。
3. 应用有效抗生素。
4. 进行血尿常规、淀粉酶检查,并准备血液。
5.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6. 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并留置导尿管。
7. 对于穿透性损伤,应做好引流、伤口清创包扎,并适当保护内脏脱出部位。
8. 对于诊断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腹穿、腹腔灌洗等方式进行辅助诊断。
9. 做好术前准备,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随着对腹部复杂、严重或多器官损伤的治疗理解更新,对于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手术处理原则也有所变化。特别是对于出现“死亡三联征”的患者(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机制障碍),不需要一次性完成手术治疗。
1.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治疗原则主要是病灶治疗和胃肠道重建。可以采取单纯修复十二指肠损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带蒂空肠修复术等方法。如果合并损伤,可以考虑进行十二指肠修复或切除吻合、幽门隔手术等。
2.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污染源。可以采取纱垫压迫止血、关闭消化道破口等措施,并暂时关闭皮肤切口。患者一般需要进入ICU恢复救援,稳定循环,纠正低温、酸中毒和凝血机制紊乱36~48小时,等待“死亡三联征”参数基本正常后再进行胃肠道重建。
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创伤时间、十二指肠损伤的部位、类型、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损伤,特别是损伤。大多数十二指肠损伤可以通过修复手术治愈。但在伴有、胆道、大血管等复合损伤时,特别是在诊断延迟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和确定手术计划。
剖腹产检查时,如发现十二指肠周围腹膜后血肿、腹膜后十二指肠侧缘有空气等情况,应考虑为十二指肠外伤。此时应做Kocher切口,切开腹膜,广泛游离十二指肠和胰头,然后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对于手术修补,简单修补术适用于裂缝小、血液运输好、缝合后无张力的情况。但应采取十二指肠内外减压措施以防止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减压的方法包括将胃肠减压管放入十二指肠腔持续吸引、建立瘘管进行持续吸引减压等。为了维持术后营养,可以同时安置空肠造瘘。
对于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针对十二指肠损伤的不同状况,存在多种手术方案可供选用。对于缺损较大但仍能吸引缝合的患者,采用横向缝合可避免肠腔狭窄。在修补空肠环浆膜层覆盖或带蒂浆肌层覆盖时,应清除无活力的肠壁组织,并确保完全覆盖修复部位,以促损伤部位愈合。对于十二指肠胃窦切除术等情形,保留胃窦形成带蒂瓣的浆肌层,或用带蒂瓣的空肠浆肌层修复十二指肠大缺损。尽管这提供了有效的覆盖加固,但十二指肠腔内减压和外排水仍是确保愈合的关键步骤。
对于十二指肠完全横断或部分横断、穿孔较大的患者,局部清创后容易狭窄,因此需进行对端或侧吻合。在进行对端吻合时,必须完全游离十二指肠以避免吻合后的张力问题。侧吻合则应足够大,防止狭窄和阻塞。对于缺损较大不适合直接修复的患者,可采用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该手术涉及空肠的特定切断和移位,以实现有效的吻合。
当损伤无法修复时,应考虑进行十二指肠段切除吻合术。在切除受损部分后,进行端吻合术。如果张力过大无法进行匹配,可以采取其他替代方案。还有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或幽门外科手术等选择。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使修复的十二指肠避免与胃内容物接触,以促进愈合。幽门隔外术是一种较早应用于临床的手术方式,需要注意防止术后十二指肠瘘的发生。
针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较大创伤的手术,应谨慎选择,仅在紧急情况下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时考虑进行。对于十二指肠壁间血肿、腹膜刺激征或持续梗阻的患者,可采用浆膜切开血肿清除止血术。在清除血肿和止血的也要确保肠腔减压和损伤引流,防止可能的十二指肠破裂。
总体来说,对于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手术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伤害情况、生命体征、术中术后的康复条件和术后技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有效的肠减压和彻底排水是确保愈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