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炎症性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炎症性肠病的实验室检查是临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病情的活动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学检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检测可以反映贫血的状况,中度至重度患者可能出现显著下降。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则可能与炎症活动的程度有关。血小板计数的增加,特别是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复发时,虽然并不常用于诊断,但可以提供病情活动的线索。
粪便检查同样重要。常规粪便检查可发现血便,镜检则能观察到红细胞、脓细胞等。病原体检查是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的关键步骤,包括细菌培养、溶解组织阿米巴滋养检查等。通过反复检查,我们可以有效排除慢性血吸虫病等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血沉(ESR)检查和血清急性反应蛋白监测也是评估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的重要手段。ESR的增加可以反映病情的活动性,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期反应蛋白,能够迅速反映炎症的发生和消退。血清CRP含量能提示病情活动、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治疗反应和手术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RP,这一选择性附着在细胞膜上,与游离DNA结合的蛋白质,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极为短暂,仅有19小时。当炎症缓解后,血清含量会迅速下降。而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则能够刺激肝细胞合成CRP。
对于炎性肠病患者,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因此常被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进行的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我们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与病情活动情况,更是本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血清中的IgG、IgA、IgM水平可能升高,尤其是血清IgA的上升,反映了肠粘膜免疫系统的恢复。
在细胞免疫方面,克罗恩病的病程以细胞免疫为主,随着病情的变化,周血中Th/Ts的比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动态监测这一比例的变化,对于估计克罗恩病人的活动性和疗效具有极大的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除了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还可能伴随凝血因子的变化。在急性暴发的病例中,维生素K的缺乏可能导致凝血酶原的减少。而在局部血运方面,炎性刺激会使血小板数量增多,黏附性增强,进而形成血栓。这也是临床上使用抗凝剂治疗的理论依据之一。
当炎性肠病合并肝损伤时,肝功能试验会显示异常。特别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间,血清蛋白可能会下降,而球蛋白的比例则可能增加。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活跃程度、严重程度、范围和病程。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血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一般正常。但在严重腹泻和频繁呕吐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低钾、低钠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在诊断IBD的过程中,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钡剂灌肠与钡餐,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能够显示粘膜的细小病变,大大提高诊断率。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变化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于炎性肠病及其相关的检查手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诊断、治疗和监测这一疾病。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炎性肠病及其相关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