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瓣膜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变的隐匿与显现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变,这一心血管领域的隐形杀手,常常在不经意间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其病程进展缓慢,导致瓣膜狭窄和(或)闭锁不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初时并不显著,因而长期无明显症状,甚至可终身处于亚临床状态,极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
Otto的研究数据显示,主动脉瓣钙化在无症状患者中占据较高比例。其他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退行性变,可能掩盖原有的症状和体征。一旦进入临床期,心绞痛、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出现,往往表明病变已经严重。
解放军总医院对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的随访观察揭示了心前区杂音、心脏扩张等多种病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些发现警示我们,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的影响远不止于瓣膜本身。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与65岁以下中年人的心脏瓣膜病存在显著差异。在CAS(主动脉瓣钙化)方面,老年人可能表现出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该病产生的临床特征与冠心病劳动性心绞痛相似,容易混淆。特别是当两者并存时,辨别更为困难。晕厥的出现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有关。当室间隔膜出现广泛钙化时,会影响室结及其附近的传导功能。
收缩期杂音在主动脉瓣区很常见,但其最佳听诊区通常在心尖。多向腋窝传导,大多数声音是轻的、中度的,具有音乐性。由于瓣膜钙化、弹性消失和固定,早期喷射声可能缺乏收缩特征。在MAC(二尖瓣钙化)方面,大多数老年人的二尖瓣钙化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涉及二尖瓣环时,可能会出现二尖瓣的活动受限和锁定不完全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心绞痛、心力衰竭、晕厥等后期症状无特异性。这种退行性变化导致的瓣膜狭窄或不完全关闭,使得噪声成为进一步检查的线索。但噪声部位往往与瓣膜病理变化无关,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诊断变得更为敏感。结合心电图和左右心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变的影响深远且复杂。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保持警惕、及时检查、正确治疗是应对这一健康威胁的关键。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规定。在综合众多文献报告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诊断准则,以供大家参考:
患者的年龄需在60岁以上。通过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若显示出典型的瓣膜钙化或瓣环钙化现象,且这些病变主要涉及到瓣环、瓣基底和瓣体部位,而瓣尖与瓣叶交界处的受影响较小,这可作为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通过X影像增强透视、高压摄影或心血管造影等技术,若观察到瓣膜或瓣环的钙化阴影,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若有临床或其他检查证据表明存在瓣膜功能障碍,也可视为本病的可能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排除其他可能的瓣膜病变时,应排除风湿性、梅毒性、乳头肌功能不全、肌腱断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并且患者不应有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钙磷代谢异常等疾病或病史。
本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超声心动图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证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慎重排除其他可能的瓣膜病变,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希望以上内容能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