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的内壁被一层保护性的粘液覆盖,这层粘液能够防止消化液与胃肠壁的接触,从而保护胃肠不受消化液的损害。在某些情况下,消化液可能会增多,同时保护性粘液减少,导致消化液直接接触胃肠壁,从而造成损伤。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多种原因。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种推测是,这种感染可能削弱胃肠壁的自我防护能力,使得消化液更容易侵蚀胃肠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原因。这类药物会降低胃肠黏膜的自我保护和修复功能。
除了上述原因,饮酒、吸烟、压力大、吃辛辣食物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加重消化性溃疡或增加患病风险。如果消化性溃疡得不到及时治疗,溃疡会持续存在,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胃溃疡甚至有可能发生癌变。
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方法包括使用奥美拉唑等药物。其中,H2受体抑制剂(如雷尼替丁)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铋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能够保护胃黏膜,中和胃酸。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通常采用的联合方案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和一种铋剂。如果发生消化道出血,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内镜止血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消化性溃疡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或者溃疡出现恶性变化,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措施包括注意食品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难消化的食物;戒酒,保持心情愉悦等。特别是在必须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应咨询医生如何调整药物或加用胃药以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