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中风认识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心脑血管 2017-09-28 14:57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我们知道脑对人的伤害是十分惊人,医学上将之定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且由于这脑中风发病急,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这可谓是疾病中的“刺客”。可是,尽管脑中风是比较有名的疾病,但是人们对脑中风的认识只不过是停留在“脑中风”这三个字,而且人们对脑中风更有很多误区。

误区1:老年才得脑中风

澄清:任何年龄都会中风

很多患者家属或者身边的朋友经常会这样问她:“我不会得脑中风吧?只有老年才会得脑中风吧?”

但是,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阶段都会发生脑中风,不分性别和年龄,只是原因不同而已。她解释,、高血糖、高血脂、、房颤等疾病都是导致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此外,、情绪、天气变化、过度劳累等情况都是脑中风的诱发原因。”

误区2:脑血管正常不会中风

澄清:两成中风跟脑血管关

很多人认为,既然脑中风是脑部血管的问题,那只要脑血管检查正常,应该就不会发生脑中风了。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有20%的中风,不是因为脑血管本身的病变,许多心脏疾病的因素也会导致中风。

误区3:颈动脉筛查=脑中风筛查

澄清:脑中风筛查是综合过程

经常有患者说,他做了颈动脉筛查,等于就已经做了脑中风筛查。其实,脑中风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无论是脑血管筛查,还是颈动脉筛查,都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否发病还需要看其他因素。

误区4:养生品可防中风

澄清:尚无证据说明真正有效

网上经常有各种预防脑中风的妙招,吃纳豆、卵磷脂、健身茶等养生保健品能预防中风的各种传言更是不胜枚举。但事实上,目前没有更多证据说明这些所谓的养生保健品真正有效,目前也并没有发现任何食物都有预防脑中风的“特效功能”。

中风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常见的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基因等。目前,以上这些危险因素人类是暂时无法干预的。而常见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病、心脏疾病、血脂代谢紊乱、、吸烟、酗酒、血液流变学紊乱、高同型血症、颈动脉狭窄等。“因此,我们能做到也应该要做到的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要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健康饮食,这些都能起到预防脑中风的作用。”

误区5:阿斯匹林可防所有中风

澄清:阿斯匹林对脑出血反有害

很多人误以为,吃阿斯匹林可以预防所有中风。但其实,防脑中风需要综合疗法。阿斯匹林只能对部分缺血脑梗塞有效,而且也只是预防中的一环。相反,阿斯匹林对脑出血有害无利。因此,血压很高不易控制、有出血性疾病或者有脑出血家族史的人最好不要服用阿斯匹林。“因此,服用阿斯匹林一定要因人而异,必须遵医嘱服用,而且还需要服用降压、调脂、降血糖的药物。”

误区6:轻微中风只需门诊治疗

澄清:小中风也应尽快住院治疗

很多人认为,如果只是轻微中风,不需要住院治疗,在门诊输液治疗就行了。事实上,许多小中风是大中风的先兆,必须加以重视。

“小中风就像大地震前的预警,应尽快住院治疗。”即便是小中风,预后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死亡率和复发率都较高。

误区7:输液比口服药更有效

澄清:急性中风才需静脉用药

很多人都迷信输液,以为中风时,输液比服药治疗效果更好。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急性中风才需静脉用药。口服的抗血小板药、降脂药、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药其实才是治疗脑梗塞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口服降压药,更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手段。

误区8:治疗出院后可停药

澄清:必须遵医嘱长期吃药

很多人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就把药停了。但事实上,中风的复发率非常高。从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可看出,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很多,必须按医生指导长期吃药。“而且,在卒中风险评分量表中,得分越高的患者越要坚持吃药。”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