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到底到底严重吗
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等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眼部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治疗方面,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仍需定期随诊,并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全身状况。
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因、病程、年龄等因素有关。除了糖尿病,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需要重视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控制,包括节制饮食、自我血糖监测、积极降血压、注意用眼卫生、等。
3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在病程5至9年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10%,病程15年的患者发病率则飙升至约50%,如若病程长达25年以上,发病率更是高达90%。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眼部并发症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多患者直至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寻求眼科医生的帮助,从而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避免致盲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如同相机的底片,是视觉的核心部分。一旦视网膜受损,视力可能会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失明。视网膜内丰富的血管使其成为人体最易受糖尿病侵害的组织之一。高血糖首先破坏体内微小血管,视网膜首当其冲。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散瞳检查时发现眼底出现类似出血点的红色小圆点,称为视网膜微动脉瘤。这些症状通常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缓慢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这与视网膜中心即黄斑区的出血和渗出有关。这一阶段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增生期。
若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变会迅速恶化进入增生期。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眼前出现大片黑影、视力急剧下降。散瞳检查会发现眼底出现大量异常新生血管,这些脆弱的血管极易破裂出血,导致视力受损。疤痕组织的形成可能会使视网膜从眼睛后方脱离,造成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是永久性的失明。新生血管的出现是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标志。
4 科学用氧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对视力构成巨大威胁,可能导致孩子失明,造成终身遗憾。为了预防这一病变,科学用氧至关重要。虽然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用氧过度却可能带来伤害。
早产儿的视网膜发育尚未成熟,此时眼部处于缺氧状态,需要氧气供应。在保温箱内观察早产儿时,提供氧气是常见的治疗措施。并非氧气浓度越高或吸氧时间越长越好。研究表明,过高的氧气浓度在供氧停止后可能导致机体组织相对缺氧,从而更容易引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吸氧时间过长或动脉血氧分压过高也容易导致视网膜病变。许多在保温箱内的早产儿都有过度吸氧的历史。控制吸氧的时间和浓度对于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至关重要。这需要医务工作者依据临床经验来精确控制。
5 当心低头看手机引发视网膜病变
“低头族”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通病。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仅可能导致颈椎病,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
眼科专家指出,长期盯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LED屏幕,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引发眼睛干涩、发痒等症状,甚至导致干眼症。眼睛长期暴露在电子屏幕的光线中,瞳孔会长时间保持放大状态,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尤其是黄斑病变。黄斑病变一旦发生,治疗难度较大,且存在致盲的风险。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的行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