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眼中的微信反人类(产品经理眼中,微信的那些“反人类”
qq群如何让人们进入产品经理的视线,那些 反人类 微信的设计?
微信今年7岁了,7岁的孩子都能上小学了。微信也承载着无数的责任和希望,寄托在近10亿人的手机里,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如 七年之痒 正在到来,我们也看到,在微信成长的七年时间里,可能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接下来,让我们 让我们讨论一下。反人类 微信的设计。
拉群不需要验证
1. 用户心声
可以看出,部分用户对被拉感到不舒服,他们投诉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用户感觉作为上帝的 被侵犯.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沉迷于通过点击确定来做出选择,并且感觉更安全。所以他对不经过验证就直接入群的操作是反感和不满的。即使他同意加入这个团体,他也需要确认他的权威。不可否认,这种用户心理是存在的,而且比例不低。信息轰炸的困扰。莫名其妙的被拉进一个群,如果信息一直不停的来,都是垃圾无用信息,没有办法完全屏蔽,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干脆退出呢?,如果你退出,他可以再拉你回来。虽然你最终可能会删除好友,但这个过程已经够压抑了。如果我已经确认了,就不会 我没有避免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吗?这也是用户思考的一个维度。人情世故的唐突。知乎上有个故事,一个研究生被导师拉进一个群,帮群内另一个人解决一个问题,成本比较高,因为没有验证就加入了,所以无法拒绝。如果需要验证,可以提前和导师沟通,委婉拒绝,避免后续麻烦。如果微信能在设计中确认后再用来吸引人,就能帮助这部分人避免这种突兀的人情往来。这些用户 投诉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但也有用户冷静客观的分析。主要角度如下
微信是熟人社交,这个锅自己背着。微信中的友谊,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有些人怀疑有些朋友是工作中熟人或老板的朋友,但有时他们真的不 我不想加入这些团体。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对交朋友负责。面对一些关系,你可以 t拒绝维持与流鼻血,它 没有必要验证它们。你仍然必须同意加入这个团体。如果你被打扰了,你可以发狠收拾你的圈子,否则你就跟锅过日子吧。对于大多数用户,甚至所有用户,拉群免验证是大概率发生事件。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熟人圈子,建群。十有八九,我们都是赞同的,也就是总体来说,这个设计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保证沟通的高效性s生活中还有另一个场景需要验证。比如我们一群人需要建一个群说点什么,这个时候你可以 t立即回复,所以不需要验证就可以直接加入群,所以当你打开微信看到消息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收到之前的所有消息,不需要其他成员再向你解释,保证了双向沟通的有效性。还有一种说法是微信没有 t一开始没有群的概念,只有讨论组的概念,所以是暂时的,自然不需要用户一一确认。千千有一万种用户。除了前两次纯粹的抱怨和理性分析,还有热心观众直接提出改革建议,可以说是相当 亲密 。
与时俱进,他们认为微信的熟人社交关系发生了变化,建议直接加入群需要验证功能,就像 一样;用户说了算增加了设置功能,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开启,给了大神足够的决定权;黑白分明:允许用户建立一个黑白名单来进行群组拉式验证。发生拉群时,如果是黑名单中的好友,需要用户验证后才能加入群。如果是白名单里的人,就直接入群。
2. 产品狗你怎么看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确实有一部分用户有群验证的需求,我们还是要回归微信的本质。
从产品来看,主要思路如下
(1)微信的定位
微信从一开始就以免费短信起家,进入人人 的视野。后来逐渐增加了语音、朋友圈、微信官方账号以及后来的小程序,一直试图表达一种克制、简洁的路线。而且虽然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但微信更先要服务和沉淀的一直是熟人关系,后期的策略和需求也要服务于这条主线。
所以微信的定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围绕交友,为用户打造最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基于这样的定位,微信会选择采用最简单的运营模式。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当有人对你大喊大叫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我们现在的心情如何。
我们也会先加入,一方面,不容易拒绝,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发现我们不 加入后不喜欢,可以退出,也可以不参与讨论。所以处理这种需求最简单自然的 就是拉团,这和产品的定位是一致的。
(2)微信的用户
微信服务的用户不是细分的,而是所有用户。事实也证明,微信以极致的体验和最原始的处理方式赢得了近10亿用户的心,用户基数非常大。
一方面,它的需求层次和类型非常复杂,可以 无法准确预测或完美,所以只能小步快跑,不断迭代优化。这么多年,我们看到了微信作为一个七岁的产品的努力和进步。
品,它为用户做出的考量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地方。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是处于一直变化中的。互联网时代,更大的特点就是,用户和产品都一直在变,用户想要的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产品的迭代就越来越快、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基于这一点,大部分情况下,任何一款产品都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喜欢、满意,所以只能基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及用户调研、反馈,遵循二八原则去做出让大多数人舒服的一个决定。
群/好友不分组
1. 用户心声
在知乎、微博上搜索,微信群/好友分组,可以看到也有一部分用户在吐槽,因为他们的好友数量都是500起以千为单位的,群聊数量也是“百群争鸣”,所以每次要查找群或者好友都比较痛苦;另一部分用户更多地是受到 的影响,认为 都有分组,为什么微信却没有,这很不科学;还有一些用户觉得标签功能分起来较痛苦,没有分组罗列来的直接。从这部分用户的吐槽中,我们看到似乎他们真的很需要一个群分类/好友分组的功能,并且如果微信提供了这项功能,他们就可以把微信的群聊/好友们都通通安顿好,你信了吗?
2. 产品狗来拆穿你
(1)群聊/好友数量多到需要分组管理的用户是少数
我给微信上的227位好友群发消息,麻烦他们帮我统计一下自己的微信好友数量,收到回信83个,去掉了更高的1273(做微商的活跃分子),还有一个31个(80多岁高龄的我奶奶),所以最终得出的平均值是123个。
然后我从回信的人里面选出了人数更高的前30人,咨询他们统计一下自己常联系的人有几个?
得出的平均值约为10个,基本都是家人(3-5)、对象(1个1个1个,朋友们还是比较专一的)、还有3-5个密友或交流较多的同事。所以可见,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找群聊、找朋友的困难度没有这么高,分组的需求不高。
(2)社交中的分组本身不是刚需
微信的“爸爸”张小龙大大曾说过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通讯录里什么人都有,你不会要说要去键一个强关系组,或者是弱关系组,况且关系是可以转化的,微信的通讯录不会做分组,所有人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平淡地处于一条线上”。
就好比,我们今天把这个人放在好友组,明天她就变成对象了,再加上人越多。其实分组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所以大家通常不会强制性地把所有的朋友都要分到某个组中,这个需求不够刚;
(3)人性都是懒惰的
人都是懒惰的,所以相信吧,即使有了分组功能,也是个摆设。因为大部分用户不会用的,我活了20多年,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看到会对 好友进行分组管理的人还是极少数极少数,就拿生活中的 通讯录而言,也没见过几个会对联系人分组的,说明这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选择。
(4)真的有需求,试试标签吧
其实微信已经相当贴心了,不仅提供了打标签的功能,而且对于微信好友/群聊数量实在很多的好友,提供了搜索框、字母排列,而且字母的排列是相当有小心机的,注意体验就感受到它的用心了,即使真的有这个需求,我也劝你不要贪,哈哈哈……..
虽然微信和 是兄弟,在 上能做到的,在微信上从技术上也全部都能做到。微信就是微信,它有自己的定位,它永远都不会像谁,只会坚持做它自己!
群消息屏蔽不彻底
1. 用户心声
微信的群消息设置了免打扰之后,还是会有小红点提示,所以每次都会激起强迫症,这样的免打扰意义何在?如果想要彻底屏蔽群消息,只能退出这个该群,有的群消息偶尔又还想看,所以一直很困扰。微信这个流氓,就不能像 一样让我不想看到的群彻底打入冷宫吗?你看有的用户真的已经是咬牙切齿,所以微信会从了他们吗?
2. 产品狗猜一下
短期来说,微信还是不会实现群消息的彻底屏蔽,因为
(1)对于当前的微信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微信的每一步都很克制和慎重, 希望带给用户最简单和高效的体验。
比如近期我们看到的微信在订阅号上尝试了信息流的方式,想要分散一下流量,提高公众号的体验。而公众号这样的功能也为微信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成为一个特色项目,类似于怎么提高公众号的管理效率比所谓的群分组、屏蔽之类的优先级应当要高出许多。
(2)微信鼓励用户进行社交、互动
微信的初衷是希望帮助用户维护好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微信尽管知道你受到了某个群消息的困扰,它还是尽力维护不会让它变成死群,折中采用小红点的方式告知你,至于看不看则留给用户决定。
我自己觉得这里也是有一些小心思的,因为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未读消息的小红点怎么都过不去,所以一定会点开看,点开看。点开看,则微信还是鼓励用户对自己选择留下的用户和好友多互动的。
(3)未来会支持彻底屏蔽也未可知
当产品成熟到一定阶段,用户的需求发生转换,屏蔽变成大量用户的高频功能点的时候,微信就会出手了,所以在微信出手前,我们就静静等着吧!
你看,我们会发现有那么一部分用户总是会拿 和微信对比,无可否认,当初 强大的用户基础,为微信引来了许多流量,使得微信在成长的初期免于担心无人问津。但也正因为如此,后期一些用户就免不了会拿 的使用习惯来要求微信。
但还是那句话,微信就是微信,它有自己的使命,绝对不会用户说什么就是什么!
为什么微信不标记信息已读
1. 用户心声
发送完消息之后,很想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消息,是否读完,为什么不回复?陌陌、米聊人家都是可以直接看到消息是否已读的,这样的话感觉比较有安全感?这样我的男朋友就再也不敢撒谎了,没看到消息,这可不好使了………在社交中,人是十分复杂的,就像朋友圈我们也看到人生百态,有的人天然喜欢分享,吃个饭听个歌都要汇报一下,早中午晚都更新动态;也有的人,喜欢安静过小日子,除了一些重大纪念意义时刻,基本不发朋友圈。
那对于发送消息之后是否已读的状态,需求也是很不一样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需要一切尽在掌握中才放心,而微信作为一种生活交流的载体,他们希望它可控,但事实是什么呢?
2. 产品狗说说真心话
(1)已读是无形中的一种压力
试想,如果标记已读之后,大部分的用户应该不敢轻易打开微信,万一看到领导,女朋友的召唤,又不能继续装瞎,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无形中会对人民接收信息形成压力。微信希望两个朋友间的交流是简单的,轻松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在形式上带给另一方压力。
你想有的时候,我们和朋友在一起说话,有的时候不想回应某个人说的话,我们可不是听完了之后不出声。听没听到只有自己知道,一会如果实在要回应,还可以推脱说之前没听清,或者说我在思考,如果有了已读,你总不能说自己瞎了吧?
(2)不标记会有更多的期待和可能
没有标记的话,用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善意地撒个小谎,便于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修复。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也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可能,这也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放到生活中,其实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
(3)没那么急迫
微信承载沟通是比较日常的,平时如果有什么十分重要的事,还是要当面或者 沟通。微信做的就是把日常中和朋友分享一些想要分享的事情,有没有立即的回应其实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没有回应都是可以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加上已读也是不合适的。
(4)一定送得到
微信的基础架构、性能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微信在送达用户的消息上有足够的自信,而至于什么时候“已读”,这是用户的自由,是沟通的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微信对此不插手。
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已读功能对于微信而言是多此一举,不符合微信的价值观,所以那些想要已读的,我劝你放宽心…….
微信撤回消息提醒
1. 用户心声
既然对方都撤回了,为什么还要告诉我有消息撤回撤回,引得我很好奇对方又不说?我都撤回了,可是对方还是一眼就看出来我撤回了消息,真是尴尬了。为什么只可以撤回两分钟内的,要我这种反射弧长的人怎么办?为什么可以撤回?撤回之后又要告诉对方,并且只有两分钟内的消息可撤回,这应该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那么微信产品团队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2. 产品狗的小道消息
(1) 邮箱的影响
据微信的团队回应(百度搜索告诉我的,真实性无从得知),为什么可以撤回?
这是因为张小龙老师以前是做 邮箱的,所以这个功能可能有一点类似于 邮箱的功能,当你发送出去之后,对方可能就已经看到了,可能没看完,所以如果直接撤回,又不留下一点点影子。
对于对于而言可能会怀疑自己的系统出现了故障,叫你把消息重发一遍,这岂不是很尴尬!
(2)保护用户的利益
有的场合可能会利用微信完成一些重要的商务谈判,或者发红包什么的,如果撤回之后没有提示,对一些用户的利益可能造成伤害,而且用户的体验也不完整。
(3)两分钟的由来
为什么是两分钟?
微信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一个人从看到到读完一段消息的大约耗时两分钟,正好可以在两分钟之内撤回,超过这个时间可能再去撤回就会很奇怪!所以两分钟是出于尊重用户的本能!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神奇,如果站在用户的层面,我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个撤回消息的提醒都是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真正地静下心来,把微信的所有这些小细节放在一起,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并且更能理解产品的定位和初衷。
在自己今后做产品的路上,你也会更加清楚,有的时候用户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就要替他们想,替尽可能多的用户想,背着再重的锅也要一直不停止地想!
删除对话框的删除聊天记录
1. 用户心声
我只是见不得对话框太多,想要整理一下,结果就把很珍贵的聊天记录也删除了;有的时候一时害怕或生气,不想在对话框里看到这个人,并不想删掉关于他的记录;不小心误操作,发过来的微信的重要微信消息被删除掉了。无论是出于整洁的强迫症,还是情绪上的回避或是心虚,微信都会在用户长按对话框之后发出提示框,如果删除当前对话框,则会连同聊天记录一起删除。
2. 产品狗评评理
用完即走微信的设计理念秉持用完即走,所以微信的功能服务可能更多关注于如何帮助用户快速地进行沟通、提高效率,而不是一直沉浸在反复查看聊天记录中?聚焦当下希望用户更聚焦于当下,微信希望用户把自己精力用于现有社交关系的维护,即在设计上默认用户会选择性地把重要的聊天记录备份,因而删除对话框会直接提示删除聊天记录。着眼未来其实对于微信这样一个庞大体量的产品,用户的聊天记录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数据,按道理应该是有备份的。像 那样通过云存储、备份也不是不可行,为什么不开放给用户使用,也许是时机还不对,所以未来有彩蛋也不一定哦。张小龙对外透露说其实微信的版本迭代是没有特别长远的规划的,很难得的是,我们看到每一版本的功能联结起来显得迭代十分有序,功能点的出现总是那么地恰如其分,比如浮窗功能,感觉就是在用户心声最鼎沸的时刻出现,赢得一片好评。
所以,就聊天记录的问题,我们看到微信也是有自己的改进的。最开始删除对话框默认直接删除聊天记录,而后增加了弹窗询问,提示用户谨慎操作。那么在未来,也可能删除的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备份聊天记录,甚至在未来有更高效的处理方式,这些都是未知的,也正因为未知,才更有期待!
微信为什么没有夜间模式
1. 用户心声
微信为什么没有夜间模式,晚上玩会微信太亮了;从浏览器回到微信时,一下子切换到强光差点没亮瞎狗眼;阅读订阅号文章的时候只能使用浏览器打开使用夜间模式阅读,然后再使用同样方式打开下一篇,心好累。2. 产品狗你瞎没瞎
(1)夜间太亮是系统的锅
其实所谓的手机应用的夜间模式,就是在手机的系统上打个小补丁,所以如果微信在夜间使用如果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我劝你可以调节一下手机屏幕的亮度。
虽然现在大众都认为微信已经成为一个超大的流量平台,对于张小龙老师来说,始终坚持微信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用完即走,下次需要就会自然再想起的工具型产品。所以他们自然也是优先提供用户更为迫切的服务!
(2)夜间模式有适配的场景
由于夜间模式一般是将文本、背景、主题颜色作“黑色”处理,它不能对图片、视频做任何处理,做多改变屏幕的显示亮度,让图片和视频看起来暗一些。,对于图片多、视频多的应用,夜间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在文本和视频之间切换得越频繁,对于人眼睛的危害更大。
所以对于这类应用,夜间模式不是必要功能,甚至会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为什么微信不设置夜间模式?
微信聊天和朋友圈当中,会出现大量图片、表情、小视频等不能“被”夜间模式的元素,这时候夜间模式就没那么有意义了。而且微信的绝大部分使用场景中,需要在夜间完成或者继续进行的还是极少数,这个需求并没有如此强烈。
(3)微信的产品理念
微信坚持极简、克制、用户即走,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它确实不希望用户长时间地停留。比如在微信用户激增,使用时长也越来越长的时候,张小龙老师的并没有而感到喜出望外,而是感到担忧,并表现出担忧。
有人说这是在秀情怀,我觉得,真正优秀、用心的产品,确实更多的是想着怎么为用户解决问题,如果体验足够到位了,用户下一次遇到问题还会想起用你,而不是只记得你让他沉沦,这是一种更宏伟的产品观。
所以微信没有夜间模式,真的是为了你好,为了产品好!
小结
七年之痒,有的人也许因为这样或那样体验上的不足,所以想要逃离微信,逃离朋友圈。但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微信从来没有放弃的自己的初衷,而是一直遵从内心的简单、克制,重视用户的体验。所以我也相信,微信还是那个全民热爱的微信,未来也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以上这些观点只是我自己结合用户的一些反馈做的微信产品设计小细节的思考,可能会比较局限,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其它不同的观点,欢迎一起讨论哦!
本文由 @ AI产品小白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微信产品架构设计 微信反人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