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前兆有哪些 又该如何预防
脑血栓的先兆与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脑血栓可能悄无声息地接近我们,但它的到来并非没有迹象。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可能的先兆:
一、睡觉时流口水
老年人在睡眠中经常流口水,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劳累过度、初戴假牙等也可能导致流口水,但如果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中风危险因素,那流口水的症状就可能是脑血栓的先兆。这类人流口水的主要特点是经常在不自觉中发生,且主要朝一侧流,可能伴随着言语不清晰、单侧肢体不适、反应迟缓等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周围性面瘫,如口角歪斜等。
二、频繁打哈欠
老年人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可能是中风的前兆。约80%的缺血性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出现这种表现。应提高警惕,立即就医。
三、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是脑血栓的前兆。特别是当血压持续升高至200/120mmHg以上或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应特别警惕。
四、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
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可能是脑血栓的重要预警信号。若多次大量鼻出血,加上眼底出血、血尿等症状,可能在半年内发生脑血栓。
五、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可能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若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
六、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清晨起床时和疲劳、洗澡后容易发生。若高血压患者1~2天内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其发生心脑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七、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等,都可能是脑血栓的前兆。如有上述任一症状,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为了预防脑血栓,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夜间补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临睡前喝200~300毫升水,夜间小便后再喝两三口水约100毫升左右,晨起再喝300~500毫升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液浓缩导致的血栓。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心肾功能不好,要适当控制饮水量。除此之外,日常饮食应尽量清淡、避免饭后立即睡觉,以防止脑血栓的形成几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