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电动自行车和电池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21%(
本报北京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公告,关于对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已经揭晓。本次检验行动涉及面广,对全国范围内近三百批次的产品进行了详尽的检测。其中,涵盖了来自天津市、江苏省和广东省等产业集中区域的众多企业产品,共检验了总计二百九十五批次的产品。结果显示有六十二批次产品未能达到国家标准,不合格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一。这一数据令人深思,也凸显了当前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质量的问题严重性。
深入剖析抽查结果,电动自行车的抽查不合格率为百分之二十点五。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的抽查不合格率呈现波动趋势,分别为百分之十五点一、百分之二十四点九和百分之二十点五。本次抽查的重点涵盖了车速限值、制动性能等十个关键项目。除了制动性能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存在不合格现象。经技术机构的分析发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出厂检验不到位以及使用的零部件质量不一等问题。而电动自行车电池抽查的不合格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二十二,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电动车电池的质量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绝大多数电动车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实际容量不达标以及生产工艺和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等。
针对此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表态,将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进行处理。其中包括依法查封、扣押不合格产品,责令不合格产品销售企业停止销售,并全面清理、依法处置库存不合格产品。对于不合格的产品生产企业,也将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同一产品,并明确整改要求,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市场监管总局还要求各地开展质量专项治理和跟踪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强调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帮扶,共同提升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无疑,此次国家监督抽查行动对于提升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和企业的积极响应,相信未来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的质量安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此次报道的深入分析和关注也充分展示了国家对于公众安全的重视。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