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灵杀手!每5小时有1人因心房颤动引发中风!
《闪灵杀手:心房颤动的中风威胁》
心房颤动,这一成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目前在台湾的人口盛行率已超过1%,大约估计有数十万患者正在与之斗争。这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危险,如果不及时纠正,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入大脑,就可能引发缺血性脑中风,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闪灵杀手”。
詹益欣医师,来自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心脏血管内科系,他详细解释了心房颤动的病理。这是一种心房内不规则电气活动,导致心跳速度混乱且快速。这种乱跳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心悸、晕眩、胸痛、头晕、无力和呼吸困难等。有些患者可能根本感觉不到任何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律失常的盛行率随着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而逐渐升高,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更是显著提高。
更令人关注的是,心房颤动引发的中风不同于其他类型。患者中风的后果更为严重,失能状况更严重,死亡率更高。这种威胁不容忽视。过去,传统抗凝血药物如Warfarin是预防心房颤动引发脑中风的主要手段。这种药物虽然能降低风险,但副作用明显,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脑出血,其副作用导致的死亡率高达50%。
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的出现,大幅改善了这一治疗困境。据史丽珠教授和其团队的研究,与传统的Warfarin相比,新型药物如Dabigatran和Rivaroxaban在减少缺血性中风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些新型药物具有快速起效、无需定期监测、固定剂量以及与食物交互作用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便利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心房颤动的风险评估可通过CHA2DS2-VASc指针来进行。这个指针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心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性别和血管疾病等。当总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判断为高中风风险族群。这项研究已经在神经医学和心脏医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上发表。
面对这样的健康威胁,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心房颤动可能无声无息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而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您觉得有帮助,请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了解心房颤动的危害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