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地洋奶粉高价垄断 国产品牌可信吗?
昨天,惠氏营养品公司成为首个公开承认涉嫌控制价格的奶粉企业,同时迅速采取了行动,完善相关营销政策,以确保其经营行为符合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定。在接到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的指导后,多家奶粉企业紧急宣布降价,其中惠氏率先公布了详细的降价方案,其单品最高降幅达到20%。
在国家发改委对部分奶粉企业可能存在操纵价格的行为进行调查后,奶粉市场迎来了一股降价风潮。除了惠氏之外,多美滋和贝因美等奶粉企业也宣布了降价计划。其中,多美滋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准备降价方案,而贝因美则宣布下调主要品类婴儿配方奶粉的出厂价格。尽管具体降价方案尚未公布,但这一消息已经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昨晚,多美滋发布公告表示将积极配合发改委的调查工作,并已经开始准备产品降价方案。与此国产高端奶粉生产商贝因美也宣布近期将对主要婴儿配方奶粉的出厂价格进行下调。与惠氏不同的是,贝因美尚未公布具体的降价范围和时间表。尽管如此,市场对贝因美的反应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其股价涨幅显著。
除了惠氏之外,其他接受发改委调查的企业如合生元、美赞臣和雅培等表示尚未接到价格调整的通知。雀巢品牌则表示并未接受发改委调查,仅旗下的惠氏在接受调查之中。合生元作为最先公布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价近期遭受重创。市场对其未来的表现保持关注。与此美赞臣股价同样出现了大幅下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呼吁各大奶粉企业积极参与改革行动落实整改措施实质性让利消费者避免形式上的降价行为确保降价措施真正落地生根让消费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同时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近期,国产乳企的股价展现出了强势的上涨态势,伊利、光明、三元等企业的股价涨幅达到了3.38%至7.57%。这一表现与市场上的某些传闻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调查的深入,国家发改委并未透露被调查企业的具体名单,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很多人都在追问,此次被调查的企业究竟有多少家,是否仅限于外资品牌。事实上,业内人士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部分真相。这些被调查的企业多为销售排名靠前的企业,且洋品牌居多,这也让外界产生了仅调查洋品牌的错觉。据可靠消息透露,已有大约10个品牌接受了调查。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的前十名中,包括了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等知名外资品牌,也有伊利等国产乳企的身影。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多元化格局。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公众能否信任国产品牌?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部门此次出手意味着要对市场存在的价格控制问题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打击。针对洋奶粉的价格整顿,有专家认为其目的是提升国内乳品行业的集中度,重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心。如果进口奶粉品牌在反垄断调查下被迫降价,而国产奶粉品牌未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那么国产奶粉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受到进一步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大对国产奶粉的保护力度。
针对内地洋奶粉高价垄断奶粉市场的现象,调查后紧急降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一行为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严厉清理和打击此类行为,加大对国产奶粉的保护力度,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希望国产乳企能够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期待部门能够继续加强监管,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