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方破获用腐败动物内脏炼制地沟油案(图
近日,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新型地沟油制售案件,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小作坊竟将劣质、过期、腐败的动物皮、肉、内脏进行简单加工提炼后制成油脂,这些油脂被销往各地并进入食品领域。
警方经过调查,捣毁了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的多个炼制新型地沟油的窝点,现场查获大量油脂块和油桶,这些油脂的主要来源竟是屠宰场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包括猪、牛、羊屠宰后的内脏膈膜、刮下的碎末以及变质的动物内脏。警方还发现,这些地沟油主要销往食品油加工企业,用于制作食品和火锅底料等。
经过近五个月的侦查,警方发现这些新型地沟油的销售网络涉及多个省份,包括安徽、上海、江苏、重庆等地。犯罪嫌疑人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构成了庞大的犯罪网络。警方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达3200余吨。
这一消息令人震惊,让人不禁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专家表示,虽然地沟油问题严重,但公众不必过于恐慌。目前虽然还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检验鉴别所有地沟油,但部分地沟油样品通过加工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已被去除。真正流入市场、回流到商场和餐桌的地沟油数量尚未确定,因此不必过度惊慌。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地沟油问题掉以轻心。无论是传统地沟油还是新型地沟油,都是非法的,必须严厉打击。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高警惕,尽可能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摄入可能存在的地沟油。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这起新型地沟油制售案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共同努力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范志红地沟油的真正危害
地沟油,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它的真正危害并非源于其“地沟”的出身,而是源于其经历的“多次加热”和“氧化”。
经过精炼处理,地沟油的微生物指标、水分指标可以达到合格标准,颜色也能变浅,看似一切正常。但这无法改变其曾被多次加热的事实。在餐馆中,油炸食物、炒菜等烹饪过程都需要使用油脂,导致油脂反复加热。这些油在多次使用之后,因为未经精炼和过滤,含有大量食物残渣,这些残渣在反复加热过程中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或疑似致癌物质。
研究发现,摄入这种多次加热的油与多种疾病风险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克罗恩氏病、胃病、肥胖等。甚至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风险。对于地沟油,我们最需要担心的并非其来源,而是其反复加热导致的氧化聚合问题。
那么,如何在餐饮店和饮食摊点识别是否使用了废油呢?如果感觉油脂口感腻滑,粘度大,即使用热水也难以清洗,那就需要警惕了。这种油脂可能已经发生氧化聚合,不是新鲜的油,其质量可能已经接近地沟油。如果炒菜的油看起来过于亮堂堂的,也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反复加热的油脂折光性会发生变化,做出来的菜看起来更加油亮。而新鲜的油则不会有这种情况。
如何区别动物油和地沟油呢?地沟油和猪油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猪油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但一旦加热到熔点以上,其粘度会迅速下降,口感并不腻人。反复加热的地沟油已经发生氧化聚合,即使加热其粘度也无法降至正常水平,口感粘腻。由于折光率的变化,用反复加热的地沟油制作的菜肴会呈现出异常的光亮。
我们应该提高对地沟油的警惕性,学会识别其特点,避免摄入这种可能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物质。我们也应该支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餐饮行业的用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