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称三胺国标与国际一致 盘点各国三聚氰胺
近日,联合国出台了一项针对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新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每公斤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这一规定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又一次高度关注。而在我国,三聚氰胺一直是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十五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会议上,关于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标准得到了审查通过。而在我国,卫生部、农业部等五部门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每公斤1毫克,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每公斤2.5毫克。这一规定与联合国新标准似乎存在差距,引发了社会上关于“国标比国际标准宽松”的议论。
卫生部对此做出了两次回应。他们指出,奶粉和牛奶有固态和液态的区别,两者之间存在一个18倍的浓缩与稀释关系。在考虑到这一因素后,我国关于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与联合国关于液态奶中的规定其实是相一致的。“国标比国际标准宽松”的说法其实是媒体误读,我国的三聚氰胺标准与国际标准本质上是一致的。
那么,在全球背景下,各国的三聚氰胺限量标准是怎样的呢?三聚氰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黏合剂、厨房台面、餐具等制造中的有机化学物质。在某些情况下,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牛奶的含氮量水平,从而造成蛋白质水平虚高。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当严格的含量限制标准。
全球各地乳制品的限量规定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全球各地对于乳制品以及含乳成分食品的限制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这些规定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欧盟对于含乳食品和高蛋白食品的限制是2.5ppm。英国食品标准局已经对此进行了公布。
在美国,乳及乳制品、含乳食品的限制为0.25ppm,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公布。
在澳大利亚,针对婴儿配方奶粉、乳制品及含乳成分的食品,限制为1.0ppm至2.5ppm,由澳新食品标准局公布。
新西兰对于作为食品成分的原料的限制是5ppm。
加拿大对于婴儿配方奶粉、唯一营养来源食品、乳制品及含乳成分的食品,限制为1.0ppm至2.5ppm,由加拿大卫生部公布。
在中国香港,对于奶类以及供特定人群如3-6个月以下的婴儿、孕妇和哺乳女性食用的食品,以及其他食物,限制为1.0ppm至2.5ppm,由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
日本对于乳制品及含乳成分的食品的限制是不得检出(具体数值为0.5ppm,使用LC-MS/MS方法检测)。
韩国对于乳制品及含乳成分的食品的限制同样是不得检出(具体数值为1ppm,使用LC-GC/MS方法检测)。
泰国对于奶粉、婴幼儿乳制品以及含乳食品的限制为1ppm至2.5ppm,由泰国卫生部公布。
在中国台湾,对于奶粉、奶精粉及铵粉等、特殊营养食品(包括婴儿奶粉、病人用食品)以及复合性食品(如饼干类食品),限制为0.05ppm至2.5ppm,由台湾卫生署公布。
马来西亚对于婴幼儿食品和其他食品的限制为1ppm至2.5ppm,由马来西亚卫生部公布。而俄罗斯对于食品的限制是1ppm,由俄驻华使馆公布。
这些限制规定是为了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限制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