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在四川大肆收购散酒
四川以其丰富的酒类产业闻名于世,众多酒企纷纷前往此地采购美酒。近期,一些知名品牌酒企在四川采购散酒的行为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4月25日下午,一辆贴有“洋河酒厂通行证”的运输车进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装物流中心。这辆车来自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郊外,运输单上明确标明所载为“散酒”,源自宜宾高县的刘振华等三位供货商,总重量超过4吨。
酒业人士透露,不止高县,宜宾和泸州等地的小酒厂也为洋河股份提供大量散酒。特别是在高县,洋河酒厂采购的散酒总量超过了4万吨。其中,宜宾地区的酒主要被用于洋河的高端产品生产,经过勾兑、包装后,这些产品能以数百元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
当记者就此事向洋河股份求证时,公司董秘丛学年的办公室电话及手机均无人接听。这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事实上,洋河外购基酒早已成为业内的“公开秘密”。由于原酒产能不足,洋河股份的“天之蓝”、“梦之蓝”等产品曾一度脱销。为此,洋河股份从五粮液等酒厂购买基酒。虽然近年来洋河在收购双沟酒业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其低端酒的基酒仍可能源于四川。
有白酒行业分析师认为,宜宾当地的酒厂可能通过某些中转渠道,如“宜宾玉琼商贸”,将原酒转卖给洋河股份,以避免敏感字眼直接出现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减少市场对洋河外购原酒的关注。
洋河的这一做法也引起了业内评价。有专家认为,洋河股份走高端路线本身没有问题,但其过于急功近利的做法令人质疑。白酒营销专家王天伟认为,洋河股份属于国内二线白酒生产商,想与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竞争难度颇大。而另一位专家卢旭则指出,洋河股份过于浮躁,试图通过包装蓝色经典在短期内媲美高端品牌。
面对这些质疑和媒体的报道,洋河股份选择了低调应对。尽管其广告营销十分高调,但公司对收购散酒的报道保持沉默,甚至对记者的采访请求置之不理。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在网络上迅速消失,似乎被某种力量压制。
回顾洋河的崛起之路,“一夜成名”再恰当不过。独特的营销方式让洋河迅速扩张。面对质疑和争议,洋河股份能否继续其高速发展之路,其高端产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洋河速度”会不会被品质拖累等问题仍待观察。在微微健康网的视角中,大型酒企的运营模式往往不是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全部酒类。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各种渠道采购散酒,再进行专业的重新包装和营销,将酒品推向市场。这样的运营模式背后,显现出四川散酒在全国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和极高畅销度。
四川的散酒,如同清泉在山间流淌,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里的散酒,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吸引了众多酒企的目光。每当提及四川的散酒,都会让人产生一种对品质的信任和追求。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精湛的酿酒技艺和优质的原料资源孕育了众多的美酒佳品。每一瓶散酒,都是对这片土地深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它们汇聚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磨砺,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大型酒企之所以选择采购四川散酒进行再包装,正是因为它们看到了四川散酒背后的巨大价值和潜力。这些散酒不仅品质卓越,而且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散酒自然能够畅销全国,成为众多酒企争相采购的热门产品。
四川散酒的畅销并非偶然,而是凭借其卓越的品质、独特的口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合理的价格定位。在大型酒企的运营模式下,四川散酒得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这也使得四川的酿酒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美酒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