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国内肾脏病发生率达10.8%
世界肾脏病日专题:解读肾脏健康与防治
在第九届世界肾脏病日来临之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周福德为我们揭示了关于肾脏健康的深刻见解。周福德副主任指出,当前我国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肾脏病,这一状况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性肾脏病的隐匿性极强,其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病症后才选择就医,但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帮助广大网友更深入地了解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周福德副主任接受了新浪健康的独家专访。
那么,什么是好的肾脏呢?周福德副主任解释说,好的肾脏意味着各种检查指标均正常,包括高血压、尿化验、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肾脏的影像学和形态学也无异常。
而对于水肿是否是肾脏问题的信号这一问题,周副主任强调,出现水肿并不一定意味着肾脏出了问题。水肿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黏液性水肿等。不能盲目地认为出现水肿就是肾病,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诊断。
周福德副主任还提到了肾脏发出的“维修”信号。由于肾脏具有巨大的代偿功能,其发病早期症状往往很隐匿,容易被忽视。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肾脏需要“维修”的蛛丝马迹的。其中包括水肿、腰痛和高血压等。
周福德副主任强调,为了及时发现肾脏疾病,我们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尿化验,看看是否有蛋白尿或血尿。我们还应该关注自己是否有腰痛、高血压等症状,这些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周福德副主任的专访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肾脏健康与防治的宝贵信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更加关注肾脏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守护我们的健康。肾脏健康警示:肾病无声,需警惕
深夜里,如果你频繁起夜排尿,这可能是肾病的早期信号。肾脏,作为我们身体的重要排泄器官,一旦出现异常,往往沉默无言,但却会通过一些细微的迹象向我们发出警告。
当你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如果发现尿液中出现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或尿糖等异常指标时,千万不要忽视,这可能是肾脏疾病的征兆,应立即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情。
除了上述的肾病信号,还有一些肾外症状同样值得关注,如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皮肤瘙痒等伴随症状。这些都可能是肾脏功能出现异常的体现。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最伤肾呢?周主任为我们揭示了保护肾脏的秘诀,并从生活方式入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伤肾的恶习。
滥用药物是伤害肾脏的一大凶手。比如止疼药和一些有肾毒性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盲目使用都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食盐摄入过多也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肾病。建议大家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如果难以衡量,最好比平时减少一半的食盐量。
除此之外,常憋尿、喝水少、使用重金属超标的化妆品、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频繁进行造影检查等,都可能损害肾脏健康。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这些伤肾的恶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都有助于维护肾脏健康。
让我们共同关注肾脏健康,警惕肾病的无声警告。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迹象,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更多健康资讯,请浏览新浪健康,让我们一起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