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拟定患者死亡率 或致医院拒收危重病人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了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和住院手术死亡率等指标,引发了公众的广泛争议和讨论。不少民众担心这一规定可能导致医院拒收危重病人,甚至对死亡数据造假。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和解释。
这份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其中,关于限定死亡率的做法被网友担忧,认为可能导致本就人满为患的大医院拒绝接收危重病人。微信名为@马医生的网友更是通过图说新闻的形式整理了相关看法,认为这种政策可能会对一些危重病人产生不利影响。很多网友也回忆起以前医院为了控制医保总额而拒收医保病人的情况,担心未来医院为了控制死亡率而拒收危重病人。对此,医学界的反馈更为激烈,不少医生对规定患者死亡率指标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这种规定可能导致医院为了降低死亡率而采取一些不利于患者的行为,比如赶走快死的病人或对危急重症患者采取拒诊、不入院等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急救医生贾大成》和《谢子大夫》等医疗专业人士纷纷发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质疑。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导致数据造假等不良后果。也有医疗专业人士认为这些质疑主要源于对文件的误解或误解报道中的数字表达错误问题所致。
针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应称死亡率指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客观数据表述并非目标要求并不会导致医院拒收重症患者。该负责人强调这一标准是基于全国数百家医院的实际数据调查得出的客观结果旨在衡量医院各方面的真实水平。他表示希望公众能够仔细了解文件内容避免因为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质疑。同时他也指出医学界的吐槽源于最初的媒体报道中的数字表达错误误导了公众的理解与文件的本意相差太远。据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尚未公布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线调查的详细情况这引发了人们进一步的好奇和关注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公开更多信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并促进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专家观点:死亡率应作为参考而非硬性标准
在医学领域,重大疾病的死亡率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近日国家卫计委提出的“死亡率指标”,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杉发表了独到见解。
王杉院长表示,在国际医学界,针对某些重大疾病和手术,确实会设定一个平均水平的死亡标准,这一标准主要是供行业参考。关于此次国家卫计委提出的死亡率指标,其是否引发争议,关键在于这些指标是参考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
王杉院长认为,如果这些指标是参考性标准,那么各医院在评估科室或手术团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时,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平均水平的客观参照。这有助于医院间进行横向比较,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他强调,由于不同医院收治的病人病情轻重程度不同,死亡率很难被强制限定。这些指标更应该是参考工具,而非固定的标准。
王杉院长还指出,医学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领域,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即使在同样的疾病背景下,病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治疗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他认为,对于死亡率这样的指标,应该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应用。
王杉院长认为死亡率可作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应将其视为唯一的硬性标准。这样的观点展现了医学领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体现了专家对于病患利益的关注和对于医疗事业的责任感。
相关新闻推荐:……(此处省略与主题无关的新闻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