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云六年六上“黑榜” 称都是“平行输入”惹的
“依云”矿泉水在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却屡次因亚硝酸盐超标陷入困境。最近的一次黑榜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疑虑,消费者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亚硝酸盐超标?喝上“放心水”究竟有多难?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高端矿泉水品牌“依云”再次因亚硝酸盐超标登上黑榜,令人担忧。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显示,涉及的产品并非来自官方渠道,存在两种包装的依云在市场上流通。官方渠道的依云矿泉水在全程监控下,从水源到运输理论上不会出现亚硝酸盐超标,而非官方渠道的产品则存在较大的风险。
依云天然矿泉水专家杜钟指出,亚硝酸盐的出现可能有三个原因:水源地本身含有较多的硝酸根,在运输过程中受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亚硝酸盐;臭氧消毒操作理论上也可能导致硝酸根氧化;还有可能是水源污染的因素存在。戴宁回应称,考虑到运输路程较远,官方渠道的依云矿泉水在包装瓶的厚度、运输过程中的包装箱等都有严格要求,以防止外界物质进入矿泉水内。而非官方渠道运输过程却没有上述安全保障,产品风险较大。
依云方面表示,他们正在与国家质检部门联系,申请对涉及的产品进行复检,并及时公布相关结果。依云还出示了多份委托检验报告,均显示样品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国家要求的0.1mg/L。
长期以来,“依云”在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品牌。连续六年因亚硝酸盐超标上黑榜,无疑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影响。消费者对于高端饮用水的期望不仅仅是价格高昂,更重要的是品质与安全。依云作为品牌方,除了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外,还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打击非官方渠道进口产品,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依云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喝上放心水,享受到健康的生活。六年六上“黑榜”,“依云”让消费者很受伤
六年前的“依云”,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还是清澈甘甜的泉水,然而如今却屡次登上质量黑榜,让消费者倍感失望。回顾过去,三次被查出细菌总数超标,而依云方面的解释仅仅是标准不同造成的,这不禁让消费者质疑,何时才能喝上真正的“放心水”?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对部分食品产业的信心正在受到严重冲击,引发了广泛的“食品安全焦虑”。在这个背景下,“依云”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建立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
部门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仅要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还要在广告审核、企业诚信建设等方面下足工夫。改变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食品安全网。而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主体,更应该加强诚信建设,积极回应公众的担忧,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依云”事件中的“平行输入”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由于存在两种“依云”,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辨别真伪,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遭受损失。虽然“平行输入”是合法的,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应该严格区分两种“依云”,让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自主选择。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进口食品的审核力度,确保进入市场的食品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依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提醒我们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百姓的饮食安全。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渠道购买食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