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称的崖山之后无中国,历史的
彻底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是那段被蒙古铁蹄逼至崖山的宋朝末期惨痛记忆。在崖山,一场十万军民的悲壮殉国,使得整个海面被尸骸填满,那场景宛如地狱般恐怖。
南宋的灭亡,不仅是东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更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人曾感慨“崖山之后无中国”,他们赞美崖山军民壮烈的投海行为。这句话也被现今的爱国者视为历史的光荣。那几乎是一场对内的大屠杀,一场丧心病狂的悲剧。
“崖山神话”因为太过惨烈,连对抵抗者保持敬意的历史学家都不愿详细叙述。在《瀛国公(二王附)纪》中,关于背海跳崖的事情仅简短记载为“负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万人。”。这简短的记载却成了“崖山之后无中国”论调的历史引证源头。
对比《宋史忠义传陆秀夫》,我们发现事情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无法排除十余万人跳海殉国是陆秀夫制造的对内大屠杀。《宋史陆秀夫传》记载,陆秀夫在决定背小皇帝跳海前,曾挥剑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逼得跳了海。这种疯狂的举动震惊了元朝统治者,他被脱脱列入《忠义传》。与陆秀夫一起列入《忠义传》的刘鼎孙也跳了海,虽未淹死,但被俘后遭受重罚。
即便陆秀夫没有命令士兵驱赶十余万自己人跳海殉国,他的行为至少在心理上给民众造成了巨大压力。想想一个疯狂的犯,在前杀掉自己的亲人,也是极其残忍的!战争本应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如果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制造英雄与神话,那么这种英雄与神话的正当性就值得质疑了。
在“崖山神话”中,有一个细节被历史学家们所忽视。《瀛国公(二王附)纪》所记载的“后宫及诸臣从死者”与“十万余人”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即便如陆刘二人那样逼迫家人自杀的人满朝皆是,且崖山之役时宋方不分大小官员均是全家跳海,也达不到“十余万人”的规模。赵宋皇室的成员在逃亡过程中,后宫人数不可能过多。“十余万人”中后宫跳海的人数可以忽略不计。
进一步推断,“十余万人”大多是普通民众。陆刘二人逼迫家属自杀的行为,可能在后宫及官员中间产生了恐惧,使自杀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共性心理,进而影响到一般百姓。甚至无法排除陆刘二人逼迫百姓自杀的行为,或者“诸臣多从死者”在决定自杀前采取了逼百姓及军人跳海的武力驱赶行为。
第二项推断并非凭空捏造。皇权集团与官僚集团从来都不把百姓当人看,而是把人民与土地、房舍、钱币、布匹等视为他们的占有物。自己无奈身死时,他们不愿将占有物留给别人,进而选择毁掉它们。这种丑陋的皇权与官僚集团的心理,是人殉文化的一个变种。
“十余万人殉国”的“神话”,实在是一个极其缺德的悲剧!人民的愚昧是成就这个悲惨“神话”的因素之一。他们相信官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即便不是真理,对于官方的所作所为,人民也无法对抗。崖山人民中也有明白人,他们逃避过被逼跳海之劫。同样被《》列入《忠义传》的张世杰,在陆秀夫跳海死后试图去占城建立流亡。却被崖山当地幸存人民的领袖阻止并离开了崖山。据史学家吴楚材吴调侯叔侄所编《纲鉴易知录》记载,“世杰将趋占城之际遭遇巨浪身亡。”真是天公有眼!若张不死继续作孽不知又会炮制出何等的人间惨剧!古为一国的占城之地如今归越南所有也应该向崖山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