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门反思 复旦学子:在生命面前你错了就是错
复旦学生黄山遇险背后的故事:一场意外引发的道德质疑
在人人网更新的状态里,复旦大学哲学系大四学生唐清威在零点时分写下“头七,为宁海默哀!”一周前的那场意外,让安徽省黄山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的年轻民警张宁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他正在参与救援包括唐清威在内的18人队,其中10名是在校大学生,另有几名为校友及校外人士。唐清威作为队伍的“压队”,经历了那次永生难忘的挑战。
近年来,户外遭遇意外的新闻屡见不鲜,但这次事件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道德质疑。最初的质疑来自于两位接触到队员的记者的微博和文章,之后,网络上关于队员对牺牲民警冷漠的指责如潮水般涌现。面对这些指责,队的领队侯盼和唐清威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生命面前,你错了就是错了。”
侯盼是复旦大学2009届的硕士毕业生,自12月14日回到上海后便着手撰写事故报告,详细描述了穿越活动的策划、招募、准备以及全过程。他试图通过展示活动的专业性和细节来反驳关于队不专业、盲目冒险的指责。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侯盼坦言:“事故分析虽然真实,但其中也充斥着狡辩的心态。”
那天,因为雨势过大,河水猛涨,他们迷失了方向,无奈报警。凌晨两点半左右,搜救队找到了这群队员。所有的营救人员都用当地话交流,队员们几乎听不懂。但唐清威隐约听到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是警察,人没了。”他们被营救出来面对的是蜂拥而上的记者和公众的误解。一些队员的反应被误解为冷漠。面对网络上的指责和攻击,他们决定站出来解释事情经过。他们的反思似乎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反驳。唐清威表示:“我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错,这个事件完全是个意外。”他们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的期待相差甚远。他们背负着愧疚和压力,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无法逃避社会的审视和批评。在悼念张宁海的活动上,唐清威甚至不敢正面面对哀悼的人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恐慌。随着网络上开始流传的“登协夺权帖”,舆论的导向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方明回忆起当天的情境时表示:“他们仍沉浸在技术细节中,而社会的舆论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些。”这场意外引发的道德质疑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社会责任的重压。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在面对生命的逝去时是否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社会的期待和批评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反思至关重要他们将如何面对这场挑战将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汇报结束后,唐清威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晚上11点半,手机铃声响起,侯盼带着消息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透露出张宁海亲戚的态度温和且礼貌。他们似乎只是想要了解真相,并表达了对事件的压力与担忧。此时的侯盼已经连续三个晚上几乎没有休息,他和队友们都在紧张地应对此事。他们中有一位队员甚至写了一封道歉信,但侯盼觉得那封信太过官方,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于是他又重新坐在床边书写,想将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就在他写满大约150字的时候,接到了张宁海亲戚的电话。电话中只提及了两件事:一是家里的人并没有责怪他们,只是想来确认一下媒体报道是否属实;二是张宁海的父母现在状态不好,受到了很大的精神打击,他们心中充满了困惑和失望,正在等待一个明确的交代。挂断电话后,侯盼不禁泪流满面,这是他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沉睡下去,睡了三个小时。他反复思考着整个事件,一个人的突然消失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无法逃避的责任。他们的行为确实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这让他深感愧疚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