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对肾虚了解的四大误区
近期,“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对补肾壮阳药提出了批评。钟院士亲自送检的两款壮阳药中发现,其中伟哥成分超标严重。他警示公众,一些药品含有激素,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骨头损坏。
“你肾虚了吧?”这样的调侃在社交场合中屡见不鲜。《生命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许多人,尤其是男性,因出现轻微症状如怕冷等,便怀疑自己肾虚,并盲目购买补肾保健品。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些药店,记者发现补肾类产品琳琅满目,不少都贴有OTC标签。一些推销员更是宣称“这些都是补药,就算没肾亏吃了也好,男女老少皆宜”。可见,“壮阳”、“肾虚”的概念已被一些企业过度利用,成为牟利的工具。
专家指出,中医的肾虚概念与西医的肾病有着本质区别。许多人对肾虚存在误解,一遇到性功能下降、出汗多等症状便以为是肾虚,盲目购买药品或保健品。实际上,中医的肾虚是一个症候群的概念,判断是否是肾虚需要经过全面的诊断。
目前,补肾类保健品已成为保健品市场的“第四大主流”。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张国玺教授表示担忧,中医肾虚的概念被一些企业当作推销产品的幌子,这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损害了中医的名声。
市场上补肾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是针对肾阳虚的。对于肾阴虚的人来说,如果不加区分地乱补一气,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补肾产品,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判断。即便是出现肾虚的症状,也无需过分惊慌。我们应当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全面的诊断,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而不是盲目跟风,随意购买药品或保健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健康。在深入肾脏精气阴阳的不足问题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肾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其作用广泛,几乎涉及到西医学中的多个系统,包括内分泌、生殖、泌尿、运动骨骼等。仅仅依据少数相符的症状就盲目补肾,是不科学的行为。
真正的护肾补肾之道,强调的是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此,张国玺教授指出,肾虚有轻重缓急之分。若只是轻微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并不需要过度滋补。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就应该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的帮助,进行辨证施治。
张其成教授则分享了几种有效的护肾方法。节制房事是关键。虽然具体的频率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以房事后感觉舒适、愉悦为原则。如果房事后感到疲劳、头晕等不适感,则应适当减少次数。他推荐了一套护肾按摩操。其中包括按摩关元穴、命门穴以及肾俞穴。在按摩前,先将双手搓热,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进行搓揉至发热。还可以搓揉脚底的涌泉穴,每次搓揉至发热为止。
除了上述方法,饮食调理也是护肾的重要一环。推荐的食物包括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以及核桃、板栗、枸杞、和猪腰等。肾脏还与情绪有着紧密的联系。保持积极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于肾脏健康同样重要。
护肾补肾并非简单的滋补行为,而是需要我们从生活习惯、房事节制、按摩护理、饮食调理以及情绪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只有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肾脏的运作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