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免费诊所”关门歇业
国平义务诊所的落幕:从盛况到歇业
在郑州市的繁华地段,曾经有一家诊所因其独特的公益性质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这家被誉为开创了国内医改新模式的诊所国平义务诊所,却悄然关闭了大门。从最初的门庭若市到如今的人去楼空,这家诊所走过了短暂而跌宕起伏的生命旅程。
曾经的盛况仿佛昨日重现,居民贾先生提供的照片显示,短短几个月前,诊所门前便排起了长队。免费义诊的善举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求医。这一切美好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昨日下午,当记者来到诊所所在地时,蓝色大字招牌已经不见,门面房内也一片狼藉,物品凌乱,灰土遍地。
这家诊所的歇业,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猜测和热议。有网友怀疑是因为资金问题导致诊所无法维持运营。据创办人周国平透露,资金并非主要原因。他表示,诊所曾得到企业和红十字会的赞助,账上仍有80多万元的资金可以随时使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诊所的关闭呢?
据了解,国平义务诊所的歇业,主要是因为创始人周国平及其他坐诊老专家的身体不堪重负。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使他们的身体逐渐吃不消。周国平自己也已年近古稀,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疲态。所租门面房的租赁合同到期,房租压力也是促使诊所关闭的原因之一。
这家诊所的尝试虽告一段落,但它所承载的公益精神和创新模式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它的兴衰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公益医疗的复杂需求和挑战。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后来者继续和实践,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尽管国平义务诊所已经关闭,但其精神将永存于人们心中。正如志愿者精神铭牌上所刻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种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繁忙的诊室里,周国平医生每天都要面对众多的病患,一天一二百个病号,让他忙碌得几乎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他的血压常常处于160~110的高位,心率也不稳定,多年前心脏手术植入的起搏器成了他身体状况的警钟。多年来连起搏器调试的时间他都抽不出来,身体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最近诊断出胃溃疡、肾衰、肝功能异常等状况,加上家族遗传的糖尿病,他的身体状况已让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国平医生提到,诊所里的其他资深专家身体也频频亮起红灯。有一位82岁的赵长水主任医师,患肝癌多年,目前需要依赖蛋白药品维持生命。然而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让他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诊所里还能坚持坐诊的两位老专家,因为缺少了周国平医生的领头,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冒险承担风险。
回首诊所创立之初的日子,周国平医生坦言,包括医生执业注册在内的多项业务都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幸运的是,至今尚未出现医疗事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除了身体健康的问题外,诊所的收入问题也是医护人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周国平医生深知,仅凭一时的热情是难以维持长久的,无论对于年长的医生还是年轻的医护人员来说,养家糊口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医学领域里,这些医生们每天都在为了患者的健康而拼搏。然而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收入问题,却成为了他们继续前行的阻碍。他们的困境不仅令人深感忧虑,也让人对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毕竟,他们为了患者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生活。希望社会能够更多地关注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收入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