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食品网创始人:不做旁观者 网站走红遭山寨
"掷出窗外"网站的诞生与复旦大学硕士吴恒的启示
中国网讯(记者 伍阅 雷滢)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历史的灵感跨越时空传来。20世纪初的美国,罗斯福总统在阅读揭露芝加哥肉食加工厂的纪实小说后,因恶心而扔出香肠。这一事件推动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的出台,并催生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
百年之后,吴恒,这位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中获得启示,创办了一个名为“掷出窗外”的有毒食品警告网站。吴恒将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汇总,警醒民众,并致力于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逐步改善。
吴恒的初衷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决心。去年春天,他推迟了硕士毕业时间,秘密发起志愿者征集,希望建立一个有毒食品警告网站。当“牛肉膏”事件被曝光时,他发现自己也被波及学校门口的牛肉盖浇饭可能使用了牛肉膏。尽管他有所疑虑,但直到事后才知道真相。这使他决定采取行动,整理有毒食品的新闻报道,制作成“不良记录”,提醒身边的朋友。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掷出窗外”网站正式上线。该网站收录了全国两千多条有毒食品记录,方便网友查询。随着网站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短短两天内,吴恒成功招募了33名志愿者。他们共同管理网站,坚持公正、独立、纯洁的原则,确保网站内容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网站的日访问量逐渐上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随着网站的走红,也遭遇了山寨网站的冲击。吴恒坚决捍卫网站的公益性质,拒绝商业利益侵蚀。他与志愿者们共同承担服务器费用,坚持网站的公益定位。
吴恒表示,网站的未来不会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他们不会接受“给钱删帖”的方式,坚守公信力是网站的生命线。他坚信,只有保持公信力,网站才能持续发展,影响更多的人。
这位“85后”的复旦硕士以行动诠释了他的信念和担当。吴恒的故事和“掷出窗外”网站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力量和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左传》中的“易子相食”,描述了灾难中人伦惨剧的一景。而今,在食品安全的领域里,虽然极少有人直接受害至此,却也存在一种隐形的“易粪相食”:每个人都在无形中摄入了潜在的有害物质,因为部分食品制造者制造的有毒食品他们自己却并不食用。
由一群志愿者耗时一个月完成的报告揭示了这个现象,包含2107篇报道和2849条有毒食品记录。这支充满活力的志愿者队伍主要由“80后”和“90后”组成,其中不乏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以专业知识和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吴恒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之一,他对食品安全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如网站的简陋和信息更新的不足等,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进展。在团队的努力下,网站终于引起了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甚至获得了与部门的对话机会,这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吴恒表示:“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他相信只要民众积极参与、积极回应和介入,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出现的时期终将会消逝在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而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有一天不再需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们可以开心地注销这个网站。同时他也提到并不希望网站规模过于庞大,而是希望能够在实际问题解决后自然地放下这份责任。这种心态体现了吴恒的平和与理性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深沉关注。这个年轻的团队在推动食品安全问题上所展现出的努力和责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