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死率是53%
深圳陈先生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事件关注
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深圳陈先生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幸离世,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禽流感的极大关注,也引发了关于感染源头的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禽鸟粪便是否为人感染禽流感的源头。
当深圳市发现这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后,卫生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紧急会诊。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最终确定陈先生感染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这场疫情的迅速反应和处理,体现了我国对于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和强大能力。
对于大家关注的感染源头问题,深圳疾控中心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陈先生感染的病毒与野鸟中的病毒基因接近,而与家禽的病毒基因距离较远。这一发现似乎将嫌疑指向了禽鸟粪便。
陈先生所居住的沙井海上田园风景区是野生鸟类的栖息地,这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可能。结合患者平时的习惯以及发病时间,专家高度怀疑陈先生是通过接触鸟类粪便而感染病毒。虽然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禽类接触史,但专家认为,接触鸟类排泄物,甚至鸟类粪便污染的水源,都可能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死率高达53%,但并不意味着人们轻易就会感染。何剑峰所长解释,高致病性是针对禽类而言,而非人类。他强调,目前广东发现的几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均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正是候鸟南迁的季节。市民在出游时,尤其是前往湿地公园或野鸟较多的地方时,一定要与野鸟保持一定距离。
专家还提醒,预防禽流感要做到不捡死鸟、不吃野生禽鸟。烹饪禽肉和蛋类要彻底煮熟,处理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一旦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我们要强调的是,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陈先生是如何感染的病毒,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只有我们共同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扩散。“四早”: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词
何剑峰警示公众,面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一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四早”这一防治关键。何为“四早”?那就是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身边的人生病,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我们应保持警觉,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不要忽视身体的任何微小变化,因为这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早报告:一旦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信息的及时传递是防控疫情扩散的关键,每个人的参与都是构建防线的重要一环。
早隔离:对于确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必须及时进行隔离。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也要根据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这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必要手段。
早治疗:对于确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及早治疗。通过抗病物治疗、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多数病人是可以康复出院的。生命的救治分秒必争,治疗越早,希望越大。
在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中,“四早”是我们胜利的法宝。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同防御,共同抗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挑战。